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变动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7 02:16
【摘要】:定量研究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的变动及其内在原因,探究降低工业能源强度对策。利用因素分解法探究影响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变动的结构因子和效率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强度总体上呈现出持续降低的趋向,工业能源强度降低的结构份额持续降低,效率份额渐渐增加,并且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对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影响很大。为了促进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的持续下降,应该不断加强青岛市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高科技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Abstract]: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studies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energy intensity and its internal reasons in Qingdao, and probes into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industrial energy intensity. The factor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used to explore the structural factors and efficienc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energy intensity in Qingdao.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 / 2011, the industrial energy intensity above the scale of Qingdao shows a trend of continuous decrease, the structural share of industrial energy intensity decreases continuously, and the efficiency share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conserving society has great influence on structure share and efficiency sha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cline of industrial energy intensity in Qingdao,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Qingdao, develop high-tech industry and vigorously develop circular economy.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资助项目(12YJCZH009)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BS2012HZ002) 青岛市软科学项目(12-1-3-84-(42)-zhc)联合资助项目
【分类号】:F4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祥;成金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参数前沿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2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3 姜磊;季民河;;基于空间异质性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研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市场调节机制的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4 姜磊;季民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基于岭回归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5 冯烽;叶阿忠;;技术溢出视角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研究;2012年09期

6 齐绍洲;李锴;;区域部门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差异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7 韩颖;马萍;刘璐;;一种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8 陈东景;;中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9 胡萌;李坤;乔晗;;山东省能源消费强度变动的结构及效率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10 刘畅;孔宪丽;高铁梅;;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坚;陈润羊;;中国农业清洁生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2 李大雁;;“绿色GDP”战略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郑小贤;;森林资源变化规律的理论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4 赵涛;李fE煜;;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6 彭远新;林振山;;江苏、安徽能源强度比较分析与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7 宋旭光;席玮;;中国能源生产率增长中的结构变动——基于Shift-Share方法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8 呙小明;;China’s energy price shocks on its tertiary industry energy efficiency:a vector-error-correction model based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1期

9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10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能源强度——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苏伟;沈贵生;陈明辉;;环境约束下的产业结构政策评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花明;陈润羊;;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4 花明;陈润羊;;农业循环经济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吴林海;陈默;王晓莉;;R&D投入能力、企业特征、政府作用与工业出口企业低碳生产意愿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6 周全;葛察忠;;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能效、污染强度排放数据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7 刘浩;宋阳;;建筑生命周期水资源消耗的环境压力评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8 孙广生;向涛;黄yN;杨先明;;效率提高、产出增长与能源消耗——基于工业行业的比较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涛;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杨志梁;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8 晏永刚;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协调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蔡伟光;中国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胡燕平;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伍炜;绿色GDP核算的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侯步蟾;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我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徐霞;环境约束下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m"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超;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赵思香;酒店业推行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郑李子;广东省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2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3 李国璋;王双;;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4 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资本、R&D与中国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5 宣烨;周绍东;;技术创新、回报效应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6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7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8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9 王军;仲伟周;;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研究——要素禀赋的分析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10 师博;张良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中国能源消耗和能源强度变化趋势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胡萌;;再论我国能源强度降低问题[J];统计研究;2006年03期

3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4 刘叶;王磊;;我国工业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嘉蓉梅;张华;;能源强度变动与技术效率的结构演变——基于四川的统计数据[J];经济学家;2011年09期

6 齐志新;陈文颖;吴宗鑫;;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7 王群伟;周德群;张柳婷;;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探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08期

8 施凤丹;刘春平;郭红燕;;基于SDA的结构效应对能源强度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08年02期

9 李国平;杨洋;;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陕西和广东为例[J];人文地理;2009年05期

10 王淑新;何元庆;王学定;;中国低碳经济演进分析:基于能源强度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丽;王铮;;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宏伟;;积极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确保完成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目标[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学之;杨巍;张健;;基于完全因素分解法的北京市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袁潮清;刘思峰;郭本海;;中国能源经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金锁;赵京;王喜莲;;陕西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对策思考[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查冬兰;周德群;;中国工业能源消耗与CO_2排放影响效应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何海;曹寅雪;李爱军;;基于LMDI方法的湖北省工业CO_2排放分解分析:1999-2007[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唐济周;潘毅;徐燕椿;张承权;;浙江省能源形势和能源战略的若干思考[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吴巧生;余国合;;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杨富强;我国能源强度并未进行二次爬坡[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上)[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晓星;虚拟能源电厂呼唤投融资机制出台[N];中国环境报;2005年

4 朱华颖;我国将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N];中国矿业报;2007年

5 陆绮雯;提高能效:第五种燃料[N];解放日报;2008年

6 王_g;陶氏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经[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7 华晶;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分析[N];国家电网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树亚;专家纵论电力及能源可持续发展[N];中国电力报;2008年

9 陈伟立;倪维斗:高能耗重化工阶段不可逾越[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特约分析师 牛犁;客观看待油价上涨和节能潜力[N];中国石油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兴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的能源强度及能源回弹效应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2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袁潮清;中国节能降耗途径的节能效果测算及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呙小明;基于产业层次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刘旖芸;上海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曹钦;天津市新能源发展的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杭雷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陶磊;能源要素与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郭金童;能源经济的动态分析及能效水平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孔宪丽;转型期的中国工业增长及其结构性特征[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阳;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2 蒋佳宸;江苏省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分析[D];江南大学;2012年

3 彭青;湖北省能源强度变化因素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于明明;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差异及节能潜力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罗奇;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6 范文潮;我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7 范丽波;新疆重工业化与能源强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洪军;我国东部地区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高杨;FDI对我国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周哠岗;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28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128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c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