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联动机制探讨——以江西沿江区域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29 18:18
【摘要】: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支撑、互为依托。近些年,由于承接产业转移,江西沿江区域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整体的到一定程度提升。但整体上,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各行其道。通过对江西沿江区域各县市区UR/IR的测算,判断出该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性仍比较差,并对该区域进行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并就联动发展机制提出相应对策。
[Abstract]: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support each other and rely on each other.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Jiangxi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s a whole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on the whol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still go their separate ways.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UR/IR of the counties and coun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xi Provinc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s still poor, and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is area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to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mechanism.
【作者单位】: 九江学院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GL117) 2012年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ZD03)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YJ12) 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21BBA10004)
【分类号】:F427;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段禄峰;张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2 郑德高;;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新观察——以安徽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为例[J];城市规划;2011年S1期

3 朱艳硕;代合治;谢菲菲;;济南市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评价与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1期

4 洪名勇;;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刘奇中;;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2期

6 姜爱林;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军;;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郑恒;张国平;;浙江产业集群空间发展与城市化的互动分析[J];财经论丛;2007年06期

3 张占录;;基于用地效率分析的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极化模型及空间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4 汤庆园;;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演进的产业机理研究——以湖南省“3+5”城市群为例[J];城市;2010年12期

5 杨新海,王勇;“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趋势[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6 梁娟;;后工业化阶段工业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效应分析——以厦门市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0年09期

7 戴永安;陈才;;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机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刘艳军;李诚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与调控[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9 文亚妮;任群罗;;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城市化水平比较[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04期

10 张新焕;徐建刚;马晓冬;;大都市边缘区小城镇整合发展模式研究——以吴江东部临沪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曾跃先;梁云龙;刘省吾;刘建华;;浅析工业化、城镇化折射下的现代农业发展[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3 毛东梅;;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探讨——从工业化程度谈起[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5分会场:产城互动与规划统筹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朱宽樊;杨永春;陈春宇;;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赵瑾璐;李凤怡;;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农村劳动生产率视角[A];《资本论》与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刘晓平;;柴达木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远;新疆特色城镇化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2 王曙光;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玲;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吉林省城市化机制与路径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城市化研究(1871-1910)[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冯先宁;城市经济聚散论[D];四川大学;2004年

6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朱永;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曾宪明;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胡永亮;分工、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何念如;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1979-2005)[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宋富远;云南城市化道路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秀荣;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施丹锋;上海郊区产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韦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溪桥;西安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互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弋筌;海南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相互关系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翠英;石家庄市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10 代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仁;罗钰;张华;;建立成都市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郑德高;孙娟;;新时期上海新城发展与市域空间结构体系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2期

3 冉启秀;周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2期

4 段禄峰;张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5 孔凡文;许世卫;;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分析与判断[J];调研世界;2006年07期

6 李国平;;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分析与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5期

7 阳波;强茂山;;系统结构有序度负熵评价模型的改进[J];系统工程;2007年05期

8 孙红玲;;“3+4”:三大块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与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0期

9 李旭东;;贵州省工业化、经济发展对城市化水平影响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6期

10 洪名勇;;城乡统筹与协调: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与调整[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卫萍;李文溥;;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探讨[J];东南学术;2006年01期

2 戴德艺;陈斓;;“九五”、“十五”期间南宁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演进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3 夏新燕;;我国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互动的实证分析[J];理论前沿;2007年17期

4 张同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问题;2009年08期

5 石来斌;李远莉;;“十五”时期新疆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对兵团新型团场建设的启示[J];兵团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6 ;主要目标[J];当代广西;2010年05期

7 阮陆宁;邹美凤;;中部地区服务业对工业化进程影响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1年01期

8 孔凡文;许世卫;;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分析与判断[J];调研世界;2006年07期

9 李林杰;王金玲;;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量化测度的思考——兼评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J];人口学刊;2007年04期

10 宋红玲;;连云港工业化阶段的基本判断[J];现代商业;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湛泳;龚志勇;;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2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宋德勇;;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与经济增长[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4 张明林;傅春;;南昌市经济结构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基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比较[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蒋雪梅;;大力提高贵州省城镇化水平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建民;刘东勋;徐晓霞;;第十五章 郑州新区科学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7 季小立;李晓蓉;;体制转轨、发展战略转型与中国城市化路径替代[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周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孙莹;章光日;;振兴东北背景下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城市化再造问题研究——以鞍山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10 潘大庆;;坚持工业强县 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关于加快柳州县域工业化进程的思考[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曾铁强 本报通讯员 孔林 赵福播;“三换”战略的成功实践[N];广西日报;2011年

2 黄建军 孟斌 文铭权;坚持以工业化为引擎 推进“两化”互动发展[N];四川日报;2011年

3 记者 刘海勇;踏着工业化的节拍迈向小康[N];九江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廖圣匀 廖子渊;全县工业化建设早部署[N];柳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叶立新 许成宽;“工业化”与“信息化”珠联璧合[N];安徽经济报;2011年

6 市委讲师团 冯伟;贯彻十七大精神 坚定不移加快工业化步伐[N];铁岭日报;2007年

7 记者 刘世方 通讯员 张玫丽;兴安县制定科学发展三年计划[N];桂林日报;2008年

8 ;突出提速提升提效 实现更高更好更快[N];闽南日报;2011年

9 本报评论员;在认识上再深化[N];乐山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李高产;中部地区城市化需要考虑“集中”[N];湖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栋;加速上海市郊区城市化途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吴英杰;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钟春艳;统筹城乡发展中北京郊区城镇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黄锟;中国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分析[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友志;不同工业化与收入水平下的我国环境污染区域差异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罗洁;重庆城市化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卢玉玺;我国城市化发展机制缺陷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苏薇;湖南省新型城市化推进机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薛飞;中国城市规模的Zipf法则检验及其影响因素[D];厦门大学;2007年

6 屈桡泳;加快小榄镇城镇化进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蔡美香;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D];西北大学;2006年

8 张敏;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车莹;长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胡玉霞;青藏高原牧区工业化进程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53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153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