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爬坡越坎才能长大

发布时间:2018-08-12 17:16
【摘要】:正海亮集团由成立之初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到横跨铜加工、金属贸易、有机农业、基础教育等多个领域,营业收入达到785亿元,已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特大型企业集团。回顾从小到大的成长,三道"坎"的跨越至关重要。第一道坎:由一味迎合市场到形成创新驱动。1989年,国内铜材料市场广大,海亮瞄准时机,利用废铜生产再生铜棒填补了市场空白,并通过新建厂房和收购周边破产企业迅速做大规模。但随着更多铜加工企业的涌入,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施战略转移,把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作为开拓市场的突破口。率先建立了铜加工研究院,创建了省级技术中心和企业重点高新技术研发中心,设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所合作,聘请中外院士、专家担
[Abstract]:Zhenghai Liang Group has developed from a small family workshop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establishment to many fields such as copper processing, metal trade, organic agriculture, basic education and other fields. Its operating income has reached 78.5 billion yuan, and it has grown into a truly international and super large enterprise group. Looking back at the growing up from small to large, the three "ridges" are crucial. The first key: from blindly catering to the market to form innovative drive. In 1989, the domestic copper material market was vast, the sea bright aimed at the opportunity to use the scrap copper production to fill the gap in the market. And through the new plan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surrounding bankruptcy enterprises quickly to do large-scale. However, with the influx of more copper processing enterprises,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In this case, we implement strategic transfer, high-tech and high-added products as a market breakthrough. It has taken the lead in setting up copper processing research institutes, establishing provincial technology centers and key high-tech R & D centers of enterprises, setting up national postdoctoral research workstations, cooperating with institutions such a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and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ecruiting academicians from home and abroad. Expert Tam
【作者单位】: 海亮集团;
【分类号】:F426.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鸣;;铜加工企业积极谋变 重新上路[J];中国有色金属;2007年01期

2 朱宏力;;铜加工企业的进化[J];中国有色金属;2010年12期

3 许石亮,徐爱东;我国地方铜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世界有色金属;1998年05期

4 ;2008年中国铜加工经济运行情况[J];中国金属通报;2009年13期

5 ;“2008年中国铜加工行业研讨会”将于6月中旬在宁波召开[J];中国金属通报;2008年21期

6 郭照相;把高新张铜推上国际化竞争的大舞台[J];建筑;2005年09期

7 张雪峰;;铜加工企业如何开展锌期货套期保值[J];资源再生;2007年04期

8 ;“2008年中国铜加工行业研讨会”将于6月中旬在宁波召开[J];中国金属通报;2008年19期

9 曹建国;陈晓红;;论铜加工企业经营风险与成本控制[J];中国有色金属;2009年24期

10 ;中铝公司云南铜加工项目奠基[J];中国金属通报;2008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光伟;;铜加工行业中面向MES的质量管理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岳振廷;;“铜替代”的进展与未来发展前景[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杜正平;;发展低碳经济 促经济二次腾飞[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4 黄仁辉;;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思考[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碧文;铜加工短流程工艺向节能低碳发展(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2 记者 张学敏;让“铜枝”开出娇艳的奇葩[N];绍兴日报;2011年

3 记者 曹祥汉;我国八家铜加工企业胜诉[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4 姜伟;铜加工企业将迎来进一步发展机遇[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胡萍;江西铜产业:伸长软实力“短腿”[N];江西日报;2010年

6 邓志明;江钨:集中外之力补高铁滑线空白[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7 陈凡 李子秦;小市要有大作为——打造“世界铜都”的鹰潭精神[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8 记者 蓝晨;杨邕:做一家“走出去”的企业[N];衢州日报;2011年

9 梁峗;新年勾画发展新蓝图[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周芳燕;强强合作 洛铜牵手奥林落户广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琦;中小型铜加工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中价格风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昌向阳;铜都铜业公司高精度铜板带项目可行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晓惠;ZW集团运用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管强;铜加工企业产销系统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7年

5 姜少军;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虞婷;MK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冯剑维;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铜管出口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戚建萍;新形势下中国铜加工企业发展战略及趋势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苑和锋;兴业铜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构建[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10 吴焱;SW公司并购MD公司的案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79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179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