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技术追赶过程中的产能过剩——以中国彩电行业为例的研究
[Abstract]: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catch-up, in addition to gain late advantage, but also may produce a "late disadvantage." Overcapacity caused by surge-type investment is one of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catch-up disadvantag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technological catch-up model of latecomer countries, path following catch-up is most likely to lead to overcapac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nly by making the latecomer countries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path following" to "stage leapfrog" and "path creation" can the problem of overcapacity be avoide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所;
【分类号】:F112.1;F42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斌;我国彩电产业的价格竞争、价格战与产业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7期
2 金碚;;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7期
3 路风;蔡莹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挑战政府能力——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中国TFT-LCD工业的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5期
4 谢伟,吴贵生,张晶;彩电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5 高旭东;“后来者劣势”与我国企业发展新兴技术的对策[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6 余旭辉;;长虹的回头路[J];21世纪商业评论;2008年01期
7 贾佳,王汝梅;我国彩电业的价格竞争与产业绩效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11期
8 曾铮;张路路;;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界定——基于中国制造业贸易附加值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9 曾国安,王继翔;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评析[J];经济学动态;2003年10期
10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旭东;;政府在我国企业发展自主核心技术中的作用:一个分析框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桑昌禹,赵世英,姜明;论大型商业零售业的过度竞争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1年01期
3 余鹏翼;以彩电业为例对我国企业降价行为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07期
4 余鹏翼;我国企业价格合谋的博弈论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19期
5 张静;;对汽车产业技术学习的障碍因素分析及建议[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2期
6 谢悦;;中央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地方政府控制与公司过度投资分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7 谢伟;;How Weak Is China'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J];China Economist;2007年02期
8 万万;钟育赣;;再造我国家电企业的战略管理[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陈继勇;刘威;;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美中贸易失衡中的利益分配[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1期
10 喻春娇;陈咏梅;张洁莹;;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贸易利益——基于20个工业部门净附加值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占忱;;过剩产能治理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姜寿成;付建伟;;关于战略联盟与市场效率边界问题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汪建成;刘晓龙;;后发企业如何通过连续并购提升技术能力与加速国际化——基于中集集团的案例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党兴华;黄继勇;;技术创新网络中跨组织学习绩效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海龙;肖剑杰;黄明;;模块化与产业不连续创新:研究回顾和概念界定[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春荣;中国汽车市场弱势后入者竞争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天骄;FDI对中国内资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蔡强;美国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负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俞湘珍;关于设计的创新过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向清华;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远洋渔业生产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全伟;后发企业技术链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卢靖;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振;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技术超学习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潘中华;控股股东、债务特征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张丽霞;开放经济下中国电视机产业“雁行”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许文醉;韩国企业技术学习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彭深;基于锦标赛模型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黄梦璇;早期市场中用户对新兴技术产品采用意向的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赵鹏飞;吸收能力、市场与的技术学习过程模式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郭永亮;模块化背景下中国数控机床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恒久,刘戒骄;竞争性产业的价格规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1期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课题组;金碚;张其仔;原磊;;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展望[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3期
3 张旭明;李辉;王亚玲;;汽车产业集群的理论依据与政策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6期
4 刘建江;透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的合理性[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7期
5 吴晓波;动态学习与企业的核心能力[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S1期
6 路风,张宏音,王铁民;寻求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对宝钢在汽车板市场赢得竞争优势过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7 欧阳桃花;中国企业的高起点经营——基于海尔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2期
8 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9 于铁流,李秉祥;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10 谢伟,吴贵生,张晶;彩电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西顺;;产能过剩、企业共生与信贷配给[J];金融研究;2006年03期
2 陈芳;刘铮;;新一轮投资扩张频亮警示信号[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71期
3 褚昀;;我国“双过剩”背景下的资产泡沫压力[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张玲斌;;抑制产能过剩势头 提高产业竞争水平[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7期
5 贺迎;;产能过剩下的中国汽车业[J];中国科技财富;2006年Z1期
6 郭巍;;汽车 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J];当代经理人;2006年02期
7 李宗品;;中国富余产能迎接国际医药外包[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16期
8 刘晓;;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J];经营与管理;2006年06期
9 陈洁玉;曾洪萍;;论产能过剩的后果、成因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年10期
10 张萍;;产能过剩之忧亦是金融之忧[J];中国金融家;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晖明;;对当前“产能过剩”判断的深层分析和政策建议[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徐占忱;;过剩产能治理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3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A];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2009-2010)[C];2010年
4 周炼石;;中国产能过剩的政策因素与完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国家发改委:明年重点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6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通知[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7 兰勇;周发明;;基于供给稀缺与产能过剩的纵向一体化模型及其应用[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荆小船;张博哲;李笑飞;;氨化(喷浆)法硫基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技术[A];全国第14届新型肥料技术及新工艺推介研讨会论文资料汇编[C];2009年
9 兰勇;周发明;;基于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纵向一体化模型及其应用[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四大任务[A];地市级投资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雅丽 王晓佳;产能过剩 价格下滑[N];中国信息报;2008年
2 赵晖 张亚东;优化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结构升级[N];中国冶金报;2008年
3 李铭伟;发改委新规定显现新亮点[N];期货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于祥明;平板玻璃严防产能过剩再度出现[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胡军华;大豆压榨产能过剩 千万吨新项目再次“上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特约撰稿 李桂琴;高速发展面临成长烦恼“过热”风电遭遇政策降温[N];中国经营报;2009年
7 余乔乔;法国媒体称欧洲大陆石油炼油产能过剩[N];中国贸易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协商;调控产能过剩:贸易商之福兮?祸兮?[N];现代物流报;2010年
9 记者 李冰;国内浓缩果汁行业现产能过剩[N];北京商报;2010年
10 文岩;汽车产能过剩也许是件好事[N];中国汽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日旭;我国产能过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韩国高;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测度、预警及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彭浪;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何彬;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江飞涛;中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徐最;不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契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建军;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王必锋;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刘林;微观产能利用对我国宏观资金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兰勇;我国铝工业纵向一体化的形成及其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莹;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2 朱敏娴;转轨体制下中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付扬;产能过剩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南极;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5 姜璐;政府投资、产能过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姚琳琳;我国风电产业低端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琳;治理重复建设和抑制产能过剩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丽娜;政府补贴对产能过剩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杜重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谢乐乐;浙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成因及对策[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80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18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