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生物沼气产业价值链探索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14 13:26
【摘要】:以当前生物质能行业最具产业化可行性的生物沼气为研究对象,在概述生物沼气技术路线与全产业链经济性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提高产业经济收益性的方案,最终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沼渣制备有机肥产品的最优途径。研究发现,以农业废弃物为资源,采用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和沼渣制备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产业链是当前的最佳选择。
[Abstract]:Taking biogas, which is the most feasible industry in biomass energy industry at pres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technical route of biogas and the economic condition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cheme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industry. Finally, the best way to produce organic fertilizer by biogas residue was studi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t was found that the best choice for producing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was to produce biogas and biogas residue by anaerobic fermentation with agricultural waste as resource.
【作者单位】: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号】: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郜玉环;张昌爱;董建军;;沼渣沼液的肥用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2 郭肖颖;朱丽君;李布青;;沼渣肥的特性与应用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3 张首楠;;层次分析法在产品方案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10年12期

4 邓琪;王琪;黄启飞;汪群慧;;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优选模型研究[J];金属矿山;2010年05期

5 王久臣;戴林;田宜水;秦世平;;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6 黄鸿翔;李书田;李向林;姚杰;曹卫东;王敏;刘荣乐;;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土壤肥料;2006年01期

7 程序;;以生物能源产业重新振兴中国生态农业[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有尊;黄见良;吴文革;郑乐娅;王鸿燕;张丽娟;崔娜;;有机肥资源在当代农业生产中的利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2 曹稳根;段红;;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及其利用技术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3 高利伟;王方浩;马林;张卫峰;马文奇;张福锁;;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4 叶迎;;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5 刘梅;杜丽丽;张晓;;基于logit模型的农户有机肥施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6 王婷;包兴国;杨文玉;张久东;;河西平川灌区绿肥压青后氮肥最佳减施比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7 郭甲生;秦朝葵;;基于Modelica的火花点火沼气发动机参数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8 王志勇;白由路;杜君;左红娟;;我国棉花的施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9 肖勤;丁怡斐;金伟;;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行性分析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10 孙志华;张金水;同延安;;陕西省有机肥施用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光禄;王育红;王林山;;利用木质剩余物和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田潇瑜;付姓;徐杨;王玲;南江;;利用玉米秸秆制备可降解薄膜工艺及其性能的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文妍;;山东生物质能源现状与发展[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鑫;王梅;张晓娟;;生物质能利用与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罗建新;燕慧;郭维;;畜禽粪便资源的肥料化利用[A];低碳农业与湖南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贺延龄;;有机污染物是生物质能的宝贵资源[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姚宗路;田宜水;孟海波;赵立欣;;木质类生物质粉碎机设计[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霍丽丽;田宜水;孟海波;赵立欣;姚宗路;;生物质颗粒燃料微观成型机理[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田宜水;赵立欣;孟海波;姚宗路;孙丽英;;中国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经济评价[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白由路;;我国有机肥料当前的任务与使命[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文刚;生物质常温开模致密成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李法社;小桐子生物柴油的超临界两步法制备及其抗氧化耐低温性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成龙;稻—麦轮作系统有机无机肥配施协同土壤氮素转化的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鸣雷;麦草与鸡粪好氧堆肥中优势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侯哲生;玉米秸皮粘胶纤维浆粕仿生预处理工艺和蠕动发酵罐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连茂;江西省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侯刚;中国生物质能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爽;海藻生物质热解与燃烧的试验与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杨永坤;黄河流域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威;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马爱玲;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梢娜;杭嘉湖平原稻田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及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段有厚;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刘彦东;新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斌;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若干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戴婷;长期施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对茶园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其施用安全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普锦成;猪粪对铜在潮土—作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及改良剂对潮土中铜的钝化效果[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松林;大量施灌沼液稻田氮素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林朗;施氮量及种植密度对烤烟云烟87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进梅;;沼气发酵残余物沼渣的综合利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

2 潘泽江;曹明宏;;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3 王卫;朱世东;袁凌云;郝晓杰;李仁杰;龙杰;;沼液·沼渣在辣椒无土栽培上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4 祝延立;那伟;庞凤仙;张永峰;;沼渣与化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5 冉启英;;沼液浸种、施肥在生姜生产上的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9期

6 孙伟;;沼液配合滴灌技术在茶叶种植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1期

7 杨极武;冯万贵;安恒军;惠效荣;安秀玲;;沼气、沼液和沼渣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06年03期

8 叶伟宗;成国良;陆宏;孙志栋;;沼液对甘蓝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长江蔬菜;2006年09期

9 吴君民,宁宣熙;层次分析法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应用探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4期

10 袁春,姚林君;中国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琳;;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分析[J];鄱阳湖学刊;2010年06期

2 宋永利,杨丽华;工业锅炉生物质燃烧技术[J];节能技术;2003年03期

3 刘飞翔;刘伟平;;基于能源安全与环境思考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J];科技和产业;2009年10期

4 黎慧波;;群决策在锅炉结渣影响因素权重确定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1年01期

5 张包钊;欧洲联盟生物质能发展远景[J];能源工程;1995年01期

6 ;生物质能自动燃烧器及系列炉具通过鉴定[J];节能与环保;2001年04期

7 李永华;胡小翠;仉国民;陈振洪;宋武耀;;生物质电厂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研究[J];锅炉技术;2008年04期

8 刘巍;毕美怡;王新毅;刘立彬;;清洁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社会评价[J];煤气与热力;2010年09期

9 张星华;;秸杆颗粒市场前景看好[J];农村新技术;2011年16期

10 李汉炎;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联合利用[J];太阳能;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凤莲;王雅鹏;;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研究[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2 袁振宏;李学凤;蔺国芬;;我国生物质能技术产业化基础的研究[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颖;陈艳;;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竞争力分析——基于波特钻石模型[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军;盛昌栋;魏启东;;生物质燃烧过程中受热面的腐蚀性机理和防范措施[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5 唐凯;张旭;周翔;张恩泽;董丽娟;张锐;;不同地质气候条件对地埋管换热器的影响及其适宜性评价[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丁星华;李晨;朱燕群;;18MW生物质能发电用汽轮机设计开发[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魏启东;;对发展江苏可再生能源的一点看法[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第十届学术年会热电专委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晔;;可再生能源技术分类及发展方向概述[A];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鲍云樵;;20世纪能源发展回顾和21世纪前景展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李小双;孙慧;李苑;;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西北能源管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瑜;发展可再生能源,不要轻视了生物质能[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姚建平;拜泉 生态大县踏上绿色低碳路[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李菖鹂 冯桂伶;遵化: 生物质能被加快开发利用[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4 鲁青;青岛中森海尔丰彩生物质能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仪式举行[N];中国包装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粼粼;2020年林业生物质能将贡献3%可再生能源[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古月;清洁高效生物质能颗粒燃料投放市场[N];中国石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薛秀泓 李阳丹;生物质能 可再生能源的“大梁”[N];中国改革报;2010年

8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 罗续业;盐差能生物质能应尽快“走出”实验室[N];中国海洋报;2010年

9 记者 杨德林 通讯员 李建;“太阳产业”托起中国太阳城[N];德州日报;2009年

10 王文新;专家为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开方[N];中国化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琳琳;生物质流化床燃烧粘结特性及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徐晓光;生物质燃烧过程积灰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汤东;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噪声及燃烧模拟[D];江苏大学;2007年

4 孙少军;重型车用发动机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周万清;吉林省能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吟颖;生物质与煤共热解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7 吴燕玲;基于遗传算法的锅炉受热面系统智能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袁海荣;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助燃剂研制及燃烧特性试验与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9 颜蓓蓓;低热值燃气预混火焰燃烧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刘昌业;生物质气燃烧特性及火焰结构的相关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兆松;生物质能企业的融资问题[D];兰州大学;2009年

2 王海东;黑龙江省生物质能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开泉;大密度差床料流化床的流化与燃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胡小翠;生物质锅炉燃烧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辛芬;预处理对生物质热解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曹小伟;生物质气流床气化特性及半焦气化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洪浩林;保定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与分析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8 孙小柱;煤与生物质及电子废弃物共气化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9 闫静;生物质超临界水部分氧化气化制氢的热力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鹏;论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完善[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70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270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a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