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军民融合视角下军用标准化改革与国防工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08 18:27
【摘要】:军民融合的不断推进对军用标准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军品质量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采用标准强度研究军用标准化改革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设计科学合理的军用标准化制度,以发挥其在技术进步、资源配置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面的杠杆、调节和导向作用。研究发现:军用标准最优强度与相对资本密集度紧密相关,只有提高相对资本密集度,军工企业才能在军民融合的过程中又好又快地发展。
[Abstract]: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has put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reform of military standardization, and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military produc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By establishing an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model and using standard strength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form of military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development in defens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ilitary standardization system is designed under a unified framework. In order to play it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leverage, regulation and guidance role. It is found that the optimal strength of military standard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capital intensity. Only by increasing the relative capital intensity can military enterprises develop well and quickly in the process of military and civil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海军装备研究院标准规范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GJ003-129)
【分类号】:F426.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朝阳;;技术扩散模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最优专利保护[J];经济学(季刊);2010年02期

2 潘士远;;最优专利制度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3 卢周来;于连坤;姜鲁鸣;;世界各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建设评介[J];军事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4 平洋;;国防工业规制中军用标准化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5 王淑平;张军;朱晓梅;许智慧;;推进我国军民融合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军事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6 王晓李;;要素密集度批判与产业选择[J];商业时代;2008年24期

7 成力为;孙玮;王要武;;我国制造业资本配置效率的行业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年01期

8 何奇松;新军事变革下的美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及其启示[J];太平洋学报;2005年04期

9 姚广宁;吴辉凡;;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马开权;邓红旗;文字;;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明进;钱建固;吕玺琳;张明兰;;城市地下空间信息标准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2 刘伟庆;曹飞;陆伟东;;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综合标准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3 徐洪钟;刘伟庆;马学明;曹飞;;《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标准体系表》编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4 郭士博;钱建固;吕玺琳;;城市地下空间标准化与分类代码[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5 徐莉;;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的制度问题和运行机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李素英;李庆满;;标准化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途径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7期

7 张静波;;寿险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保险研究;2009年02期

8 徐瑞;朱筱虹;赵金贤;;对导航标准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测绘通报;2010年11期

9 周绍东;;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R&D补贴:一个博弈[J];产业经济评论;2008年03期

10 胥鑫;;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10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雪兵;王争;;软件专利保护的最优期限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刘达;;开放经济下国家间专利制度差异的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范澍田;;熵原理在标准化节能降耗中的应用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杨凯;;“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应当实施标准化战略[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赵宇彤;高孟潭;;国家地震灾害预防标准体系构建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乾;;节能减排契机下的标准化建设[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郭长青;周鸯鸯;;针刀治疗膝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技术操作标准化的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九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吴文东;马会杰;孟庆贵;;推进兵器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径探析[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王超;张纪海;;军民融合式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研究[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勇;张方宇;;国防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途径探索与实践[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德云;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妤;大规模定制下基于实例的产品族配置实现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黄昭昭;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曹湘博;面向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梦泓;知识产权保护、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8 陈丽静;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与贸易结构优化[D];浙江大学;2012年

9 杨青海;大批量定制原理与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刘顺鸿;中美高技术争端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学;2009年

2 李月姬;糕点行业技术标准化体系问题与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晓俊;专利制度与商业秘密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汪波;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治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仲强;标准化良好行为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周慧慧;沈阳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实施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罗海林;论产品标准制定的消费者参与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杨清波;长客高速列车转向架制造项目生产管理模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黄琦;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激励法律制度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蒋敏;技术标准中专利权滥用的法律规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志广;是垄断还是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2 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1年01期

3 杜人淮;;国防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刍议[J];军事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4 姜鲁鸣;罗永光;刘群;;我国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军事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5 闫逢柱;张文兵;;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与分析[J];求索;2008年03期

6 林毅夫;金融和企业发展[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2期

7 于忠,王继翔;对我国银行业集中度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姣芳;陈晓和;;国防科技工业制度变迁研究——兼论“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4期

2 周华;;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国际经验[J];航天工业管理;2009年01期

3 杜人淮;;国外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借鉴与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范肇臻;;国防工业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的伟大转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09期

5 杨虎林;姬志杰;孔俊峰;;关于“军民融合”提升我国国防资源效益路径的思考[J];中国军转民;2011年07期

6 薛亚;;提高理论认识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J];国防科技工业;2009年09期

7 高静;;我国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意义[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6期

8 王沙骋;朱明艳;;QDR2010视角的中国国防工业[J];中国军转民;2011年Z1期

9 吴碧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探微[J];航天工业管理;2008年11期

10 全林远;邵丹;辛伟刚;;略论军民融合型产业发展[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兰英;陈鑫;;发达国家军民融合的经验与启示[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艳;楚娜;;军民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晓生;陈铁岗;鲁艳;;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化模式比较研究[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施镇涛;;T铁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A];2008电声行业专家组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对江苏印染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方向目标的探讨[A];徐谷仓论文精选[C];2008年

6 傅之跃;刘伟超;郑津生;胡江艺;;东方电机水泵水轮机水力开发的技术进步[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7 马述忠;冯晗;;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8 陈清阳;;金属结构行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A];与时俱进 追求卓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四十周年、中国焊接协会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2002年

9 刘兆君;;照相术创新的强求——迫使摄影语言进行范式更叠[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戴玉山;魏愈宋;;三(明)钢烧结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甘学荣 本报记者 程荣;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之路[N];中国国防报;2011年

2 周平;港媒:预算紧缩无碍解放军迈向高科技[N];国防时报;2011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翁仕友;军民融合变法提速 人大建言制定《国防工业法》[N];经济观察报;2008年

4 石奇义 李景浩 王正春;俄罗斯实现“军民融合”的主要途径[N];中国国防报;2007年

5 方勇;军民融合,外军“五路并进”[N];解放军报;2011年

6 陈廷华;推进战略投送力量军民融合发展[N];中国国防报;2009年

7 滕先亮;让军民融合的“蓝图”化作“路线图”[N];解放军报;2011年

8 焦智立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转变发展模式 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姜鲁鸣 王伟海;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立法经验与启示[N];学习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华甲;军民融合是国防工业科学发展必由之路[N];中国工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元;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红姝;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庞柏林;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9 丁娟;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耿庆;技术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2 易庆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及贡献测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徐贤军;地方政府与区域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04年

4 邱辉耀;广西支柱产业电力工业技术进步现状与对策[D];广西大学;2001年

5 吕朝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飞;技术进步与产业嬗变互动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王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刘家宏;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苏丹;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徐贵林;西柏坡电厂基于技术进步的循环经济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19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319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0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