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制钢铁产能的政策演进阶段分析
[Abstract]:How to evaluate the policy of controlling iron and steel production capacity in China and the trend of the policy in the future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country to solv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teel industry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smooth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im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divides the three stages, and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of the management of overcapacity, and compares the focal points of the governance polic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licy content and method. Therefore, the policy direction of controlling steel production capacity in the future can be inferred.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viewpoints such a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macro-guiding role of the policy and promoting the basic role of the market in regulating the excess capacity of iron and steel.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东北大学985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资助
【分类号】:F426.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耿嘉川;周晓曼;;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评析——兼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梅良勇;张四海;;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2期
3 吕铁;李晓华;贺俊;;发达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做法与启示[J];学习月刊;2010年07期
4 ;关于印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J];中国废钢铁;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石俊华;任建;;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7期
2 王建军;;政府在钢铁产业整合中的主导作用[J];经济视角(下);2011年02期
3 王建军;;钢铁产业跨区域整合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理论界;2011年03期
4 郝春香;;包钢废钢铁管理降本增效工作的几点举措[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年13期
5 谷立霞;王红宝;王俊岭;;低碳经济范式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09期
6 王建军;;我国钢铁产业整合的驱动力和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0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倪子靖;转型经济中的分层俘获[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婷婷;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D];燕山大学;2010年
2 赵琳;治理重复建设和抑制产能过剩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郭海舰;基于钢铁上市公司的钢铁产业效率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刘娟;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产业竞争力问题探讨[D];暨南大学;2009年
5 薛原;吉林省钢铁工业的区位分析及优化方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于洋;中国钢铁上市公司纵向整合动因、模式与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卢蕊;河南省火电企业落后产能指标体系分析与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李鹏;环渤海地区船舶制造产业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刘浩然;基于行业利润与社会福利效率标准的产业最优集中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郭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正林;;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01期
2 李鹏;论我国钢铁工业的战略调整[J];发展研究;2003年02期
3 徐康宁;韩剑;;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兼评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4 成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约束力探讨[J];河南冶金;2006年05期
5 陶魄;;《麦肯锡设想》与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J];经济师;2006年08期
6 罗娅妮;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10期
7 陈凌;钢铁产业政策问题再认识[J];冶金管理;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洁;;产能过剩:钢铁产业之顽疾[J];环境经济;2009年12期
2 白汝鹏;李桂荣;;浅谈中国钢铁产业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5期
3 博斯;;钢铁“过剩”之忧[J];董事会;2010年10期
4 杨化邦;;钢铁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2期
5 彭程;;钢铁业产能过剩亟待启动市场杠杆[J];重型机械;2009年06期
6 董贻正;;对产能过剩的几点思考——参加国际钢铁大会有感[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0年04期
7 郭琳;;钢铁:需求造就产能[J];中国投资;2011年09期
8 闫鹏飞;;产能过剩考验中国钢铁产业[J];中国科技财富;2006年Z1期
9 袁清和,蒋国安,李兴华,刘炳蔚;煤炭成本控制决策支持系统(CCCDSS)的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马青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投资控制[J];水利经济;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磊;;软件技术在混凝土企业管理中的应用[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卫红;;关于煤炭企业控制成本的实践创新[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姚文荣;;浅谈加强成本控制的方法[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英华;;浅议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5 王国强;;施工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A];热烈庆祝龙桥水电站提前发电论文集[C];2007年
6 宋文荣;杜有录;;治理氟污染,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蔡世洪;;成本控制与分析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A];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代华堂;;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方法[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孟太平;程莉;;施工企业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吴志刚;;加强内部风险防范控制 推动百年徐矿又好又快转型发展[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文胜;钢铁业最坏情形或已过去[N];市场报;2009年
2 蒙平;钢铁业三年整治目标初定[N];无锡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董文胜;钢铁业最坏情形或已过去[N];中国证券报;2009年
4 侯燕纯 本报记者 李杨;“我们不差硬件差软件”[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贾林男;振兴钢铁:解决产能过剩是根本[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6 ;中国钢铁业如何变机遇为实力[N];现代物流报;2009年
7 慧聪;钢铁产能过剩即将“手术”[N];现代物流报;2006年
8 曾巧巧;避免错误的产能过剩推理过程[N];中国冶金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德斌;钢铁产能过剩不宜被夸大[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亚杰;钢铁产能过剩是不是一种臆想[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国高;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测度、预警及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彭浪;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何记东;我国钢铁产业并购政策的偏差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4 红光;日本钢铁产业低碳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江飞涛;中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王建军;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吴新春;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安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建伟;汽车制造企业质量成本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杜春丽;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钢铁产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10 楚序平;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正刚;钢铁产业及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2 张怀龙;我国钢铁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卫少波;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山西钢铁产业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王六芳;我国钢铁产业转型模式与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陈小红;我国钢铁产业结构优化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尹宝军;唐山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7 谢丰;我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8 王斌;新宝电器物流成本分析与管理[D];吉林大学;2008年
9 邵冬冬;政府规制下的中国不锈钢产业[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扈德成;中国钢铁出口贸易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7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32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