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安全的辽宁省煤炭资源流动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esource flow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flow rate, flow direction and resource cooperation, and forecasts the coal input in the next five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energy produc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disappears and the degree of external dependence increases gradually. The exchange of coal resources with other provinces is more frequent. 2) Liaoning coal resources exchange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ner Mongolia is the largest coal supply source, which bears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Liaoning energy security in the future. 3) based on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ARIMA model, it can be seen that, In the next five years, Liaoning Province's coal resource input will show a steady growth trend. It is suggested that various modes should be adopted to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perfect and optimize the coal transportation channels of Mongolia and Liaoning, and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in Mongolia and Liaoning.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基能源资源流动过程解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41371518)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LX_0700)
【分类号】:F42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询;;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轨迹及反思[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佟宝全;陈才;刘继生;;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区域整合研究[J];地理科学;2006年02期
3 成升魁;徐增让;沈镭;;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4 赵媛;郝丽莎;;20世纪末期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格局与流场特征[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5 赵媛;郝丽莎;;我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形成机制[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6 赵媛;牛海玲;杨足膺;;我国石油资源流流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变化[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7 赵冰;王诺;;21世纪初期世界石油流动的空间格局与流场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6期
8 李宇;王建军;;重化工业低碳化导向的新型产业体系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以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为例[J];经济管理;2010年12期
9 嵇昊威;赵媛;;江苏省煤炭铁路运输通道运能估测与发展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郑文升;王晓芳;丁四保;;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域合作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超;胡聃;文秋霞;张大康;;中国水泥生产的物质消耗和环境排放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2 肖序;周志方;;资源价值流转评价与分析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3 单永娟;;经济系统物质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6期
4 金友良;;资源价值在企业循环经济中的计量研究——以氧化铝生产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5 单永娟;;物质流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3期
6 周志方;肖序;;流程制造型企业的资源价值流转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赵冠伟;杨木壮;陈健飞;;1990-2007年中国能源足迹时空差异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2期
8 金凤君;张文尝;王姣娥;王成金;;中国交通地理学的成长与发展——建所70周年交通地理研究成果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9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徐玲琳;;闽台能源消费变化与驱动力对比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10 成升魁;徐增让;沈镭;;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3 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白永平;周亮;王世金;;低碳经济与水资源短缺背景下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整合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秦耀辰;张丽君;;郑汴城市整合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6 肖序;熊菲;王琳;;基于循环经济思考的资源价值流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探析——来自某钢铁公司的案例分析[A];“环境会计与西部经济发展” 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满芝;马燕燕;周梅华;王兆密;;中国煤炭供需与经济的重心演变轨迹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宁旭艳;张旭;高军;;村镇建筑能效评估体系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s钜,
本文编号:2355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355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