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需求量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研究
[Abstract]:Electricity demand is a key problem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0 to 2012 in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ynamic effect of electricity demand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selected variables pass the ADF smoothness test and have good stationarity. After the test, a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between power demand and economic growth is constructed, and then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effect of the change of economic growth on power demand. Finally,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to power demand is analyzed by variance decomposition method.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1146)
【分类号】:F426.61;F1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新英;;基于ECM模型的新疆电力需求预测[J];新疆财经;2012年01期
2 刘畅;高铁梅;;中国电力行业周期波动特征及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景气分析及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J];资源科学;2011年01期
3 黄建;;基于LEAP的中国电力需求情景及其不确定性分析[J];资源科学;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桂;;讨论电工监管现状与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14期
2 袁煜桦;;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火电行业持续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3年12期
3 葛斐;石雪梅;张焕明;;电力与经济关系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3年06期
4 崔巍;都秀文;杨海峰;;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电力建设;2013年08期
5 于灏;杨瑞广;张跃军;汪寿阳;;城市客运交通能源需求与环境排放研究——以北京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Baoshan Zhang;Xiaoni Zhang;Xiaoling Yuan;;Pollutant emissions,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Evidence from dynamic panel dat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3年02期
7 张平;代木林;;论我国新能源消费与第二产业增长的关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郑永备;;FDI与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陈洋林;陈立刚;;房地产价格、流动性关系的实证分析与中央银行政策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赵婧;黄泽先;;中国股指期货“助涨助跌效应”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柳瑞禹;叶子菀;;基于霍夫曼系数的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发展趋势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艾明华;;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3 Xingfa Lu;Xiang Wu;;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A];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ICIP 2012) Volume 28[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世兴;我国动力煤价格波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李科;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计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孟明;中国能源消费低碳化发展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刘亦文;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5 李洁;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关系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李丹;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社会代价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7 赵志强;基于外部性理论的LNG储运中心选址模型与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付诗涵;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制选择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陈剑;转型中的政策性银行金融债[D];南开大学;2013年
10 侯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省级电力市场需求先行指数合成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黄宇娟;广东省电力需求分析与预测[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吴成霞;天津市工业能耗预测与节能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4 崔涛;西部地区石油支撑效能预测与统计建模[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碧云;浙江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6 孙爽;工业部门电力能效的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丁陶;惠州地区电网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南南;宏观经济与电力需求的短期分析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9 段鑫;基于EVA我国上市火电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王颖;典型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电力负荷预测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2 吴敬琏;;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3 林伯强;结构变化、效率改进与能源需求预测——以中国电力行业为例[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4 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5 张颖;王灿;王克;陈吉宁;;基于LEAP的中国电力行业CO_2排放情景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刘嘉;陈文颖;刘德顺;;中国能源服务需求预测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朱勤;彭希哲;傅雪;;我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碳排放变动的模拟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1年01期
8 陈春根,罗国勋;我国电力需求趋势预测及发展对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9 李力;王凤;;中国制造业能源强度因素分解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10 吴宗鑫;刘滨;齐志新;;美国和日本能源消费比较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石油石化;2005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N];中国人口报;2007年
2 张永军;[N];中国信息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亚丽;中国电力需求周期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有国,高洪深;区域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亚洲经济增长今年放慢[J];中国建材;2001年01期
3 ;社科院预测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达8.5%[J];安装;2005年02期
4 陈敏;杜勇;李小庆;;黑龙江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超美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8年03期
6 常冰;;新建核电厂有利于就业和经济增长[J];国外核新闻;2009年03期
7 薛盼盼;荣幸;;低成本经济增长文献综述[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03期
8 吴佐吟;教育效应与经济增长——教育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85年04期
9 张端云,包华,翁昱;多途径寻找和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J];中国兵工;1997年06期
10 韩莉;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0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37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