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足迹空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4 20:36
【摘要】: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获得了社会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进入新世纪,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获得经济的永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世界发展研究者们的不懈追求。在此背景之下,本文便选用了一种度量可持续能源消费的量化指标——能源消费碳足迹,它是用吸收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所需要的土地面积来表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生态可承载力的概念。结合上述两个指标,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一个地区能源消费的生态压力。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省份众多,空间因素不容忽视。本文着眼于能源足迹的空间效应分析,利用2001-2010年间中国能源消费数据,测算出我国30个省域能源碳足迹的大小。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基础上,分别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方面综合构建出能源消费碳足迹驱动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具体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绪论部分,首先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人类一味追求工业文明的代价便是如今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当今世界面对环境问题的关键正是二氧化碳排放所带来的温室效应和实现其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碳排放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有效的应对碳减排问题,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关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在此研究背景之下,本文引入“能源消费碳足迹的概念”。首先对于能源消费碳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等内容,对国外和国内的相关学术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和总结归纳。接着进一步对生态足迹理论、环境压力模型理论、空间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并简单阐述论文所研究的区域和样本选择。 在上述理论基础之上,笔者分别对我国分省域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费碳足迹进行了计算。对所选取的十年间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各省域近10年来能源消费碳足迹均在不断增加。除个别省份外,其他省份都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现象,能源消费生态压力十分巨大。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压力,分析能源消费碳足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费碳足迹等相关问题便显得刻不容缓。 本文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基础上,结合IPAT环境压力扩展模型,将其分为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30个省域的能源消费碳足迹驱动因素是更科学合理的。首先,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和证明了我国30个省域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空间相关性的存在。从人口规模、富裕程度和技术投入三个解释变量入手,进一步运用空间误差和空间滞后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十年间的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数据分析。在空间异质性方面,使用了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得出我国30个省域各自的回归方程。空间计量数据分析结果充分显现出我国省域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空间非稳定性。经检验结果表明,考虑空间效应之后的三个回归模型均比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有所改进。人口规模、富裕程度和技术投入均与能源消费碳足迹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能源消费强度(技术)在所有模型中,对能源碳足迹的影响都是最为突出的。 最后,根据上述理论结合实证数据分析表明,我国30个省域能源消费碳足迹既表现出邻近省域的空间依赖性又具有空间结构的异质性,本文将结合这个两个特性,分别从控制人口规模、改善人文环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推广节能技术、增加能源转换效率等方面,为我国政府切实有效的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现实的参考依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09期

2 赵荣钦;黄贤金;;基于能源消费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J];地理研究;2010年09期

3 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4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5 韩亚芬;孙根年;李琦;;安徽省工业绿色距离和生态产业分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6期

6 熊鸿斌;李远东;谷良平;;生态足迹在城市规划环评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付金沐;李琦;储国定;陈啸吟;;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的动态变化及因素分解[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8 齐绍洲;李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收敛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9 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10 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79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379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