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运输碳排放税及其分摊比例对制造商最优策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2-30 13:22
【摘要】:本文研究了政府收取运输碳排放税且排放责任由制造商和第三方物流(3PL)共同承担的环境下,处于卖方垄断地位的制造商如何制定生产策略和选择运输模式。重点分析了碳排放税和制造商承担的碳排放责任对运输模式选择策略的影响;进一步给出了碳排放税能够促使运输模式转移的条件以及碳排放分摊比例。研究结果显示,当3PL通过调整碳排放分摊比例来鼓励制造商选择清洁运输模式时,政府收取较小的碳排放税就能促使制造商转移运输模式。同时也发现,当碳排放税等于运输模式转移阈值时,虽然制造商选择两种运输模式的利润相同,但选择更清洁的运输模式能够大大降低碳排放总量,进一步在企业的环保意识驱动下,制造商会选择更清洁的运输模式。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制造商可持续运作和政府制定合理的碳排放税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how the manufacturer in the seller's monopoly position formulates the production strategy and chooses the transportation mod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the government collects the transport carbon emission tax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mission is shared by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3PL). The influence of carbon tax and carbon responsibility of manufacturers on transport mode selection strategy is analyzed, and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carbon tax can promote transport mode transfer and the ratio of carbon emission sharing are also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3PL encourages manufacturers to opt for clean transport by adjusting their share of carbon emissions, a smaller tax on carbon emissions by the government can encourage manufacturers to shift modes of transport. It was also found that when the carbon tax equals the transport mode transfer threshold, while manufacturers choose both modes of transport with the same profits, choosing cleaner modes of transpor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s. Further driven by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manufacturers will choose cleaner modes of transport. Therefore, our finding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operation of manufacture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asonable carbon tax by the government.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102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12-0081) 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计划(LJQ2012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DUT11SX11,DUT12ZD208)的支持
【分类号】:F812.42;F252;F4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荣娟;赵道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韩水华;姜跃;董梦媛;;基于碳交易的可持续供应链网络设计[J];管理现代化;2014年05期

3 关高峰;董千里;;基于碳交易及碳税条件下的低碳石油供应链运输网络优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年01期

4 郑卫卫;邱荣祖;;物流系统中碳排放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年09期

5 吴义生;;低碳供应链协同运作的演化模型[J];运筹与管理;2014年02期

6 刘荣娟;赵道致;;低碳供应链风险源的识别与控制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4年04期

7 Lei YANG;Chenshi ZHENG;Minghui XU;;COMPARISONS OF LOW CARBON POLICIES IN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J];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014年03期

8 徐锋;纪杨建;顾新建;祁国宁;;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产品低碳包装概念设计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11期

9 王丽萍;王兵兵;;国内外低碳物流研究评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昂;葡萄冬剪枝条抗氧化特性及活性酚类成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徐锋;产品功能性包装的低碳概念设计关键技术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3 夏良杰;基于碳交易的供应链运营协调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李友东;外力干预下供应链低碳化运营决策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何自力;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的车辆指派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厉云龙;基于LCA的轻型汽车低碳供应链关键环节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袁晓丽;基于碳足迹的闭环供应链系统网络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晓红;物流系统CO_2排放测算及其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施洪涛;碳排放约束下的供应链网络优化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6 焉旭;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低碳供应链减排策略[D];天津大学;2012年

7 魏玉;基于碳减排的创新型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王拓;碳排放限制对再制造供应链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9 忻莉燕;基于多阶碳足迹的供应链决策与监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远英;牛东晓;沈滢;刘志;;基于协整的影响我国碳排放因素的模型研究[J];华东电力;2010年05期

2 刘红光;刘卫东;唐志鹏;;中国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结构及其减排敏感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3 王磊;;英国碳排放征税好处多?[J];中国报道;2010年07期

4 向佳;;新疆参与碳排放贸易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3期

5 王家玮;伊藤敏子;;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发展路径之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莫大喜;常凯;;欧盟碳排放价格波动的动因剖析[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7 李正辉;崔衍安;;中国碳排放演化特征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1期

8 戚婷婷;;碳排放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1年19期

9 田云;李波;张俊飚;;武汉市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解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5期

10 刘晓;朱永彬;彭永明;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中美波三国碳排放趋势的比较[J];资源科学;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2395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395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4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