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营销渠道建设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3 17:14
【摘要】:对于PC厂商而言,专卖店、大卖场等零售终端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方面承担的载体作用越发明显。近年来,各大品牌如联想、惠普、戴尔、宏基等,在街边店、IT MALL专卖店和连锁卖场体系急速扩张,纷纷布点抢占市场份额,建立适应中国市场和未来行业发展的渠道模式和架构。同时,近年来电商渠道的崛起,包括苏宁易购、国美商城和京东商城等,通过各种营销手段积极抢占实体渠道市场份额,各大电脑公司如何发力电商,扩大在线销售,如何实施和平衡实体店面和网络渠道的销售策略至关重要。 零售渠道的开拓、建设、管理和支持等环节考验着各大厂商的智慧和能力。销售渠道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作为单个经济利益主体,无疑都在相互博弈,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之中,零售终端对于市场份额的争夺、利润的追求和上游厂商资源的抢夺方面,不可避免的产生冲突和矛盾,如何建立稳定的渠道架构,稳固渠道成员,建立厂商和最终消费者之间最便捷、高效的传输途径,对于厂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以及厂商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PC厂商,惠普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傲人的业绩,在全球市场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从2007年登顶全球PC市场以来,惠普PC销量连续六年全球市场称雄。 反观惠普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从2009年第二季度巅峰时期的16.6%一路跌至2011年第四季度的5.3%,市场排名落后于联想、宏x仭⒋鞫突丁8葑钚翴DC数据,2012年第三季度,惠普中国区市场份额已回升两个百分点至7.3%,但仍位居第四位,与其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差别很大。 抛开曾经的质量事件(2010年3.15事件),惠普目前的渠道模式和架构是否出现问题,是否适应未来PC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是否能够很好解决渠道冲突和应对新兴力量的冲击,无疑对于解决当前问题和应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当前的渠道架构和渠道成员为对象,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影响未来惠普发展的因素,同时参考联想、戴尔等业内竞争对手的模式,分析如何更好打造渠道架构、解决渠道冲突和建设更加专业、忠诚和稳定的渠道成员,以期惠普未来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好的突破。
[Abstract]:For PC manufacturers, retail terminals, such as specialty stores and stor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nd the carrier role in capital flow, logistics and information flow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recent years, major brands such as Lenovo, Hewlett-Packard, Dell, Acer, and so on, have expanded rapidly in the street-side stores, IT MALL stores and chain stores, one after another to occupy market share. Establish a channel model and framework for China's market and fu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rise of e-commerce channels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SUNING, Gome Mall and JingDong Mall, actively grabs market share in physical channels through various marketing methods. How can major computer companies develop e-commerce and expand online sales? How to implement and balance the sales strategy of physical stores and network channels is very important. Th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upport of retail channels test the wisdom and ability of major manufacturers. Every link of the sales channel, including producers, distributors and retailers, as a single economic interest body, is undoubtedly in the game with each other to pursue the maximiza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interests. In this process, the competition for market share, the pursuit of profit and the snatching of resources of upstream manufacturers inevitably produce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 How to establish a stable channel structure and stabilize channel member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st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transmission channel between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final consumer plays a vital role in increasing the visibility and market share of the manufacturer as well a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er. Hewlett-Packard (HP), the world's number one PC manufacturer, has an impressive global track record. Hewlett-Packard 's PC sales have dominated the global PC market for six consecutive years since it topped the global PC market in 2007. Hewlett-Packard 's sales in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dropped from a peak of 16.6%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09 to 5.3%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11. Sudden? Ding8? Hewlett-Packard 's China market share rebounded 2 percent to 7.3 percent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2, but it remained fourth, a big difference from its performance in the global market, Fenchplutonium DC data showed. Aside from the past quality events (March 15, 2010), whether HP's current channel model and architecture is problematic, whether it is able to adapt to the trends and requirements of future PC development, and whether it can resolve channel conflicts and cope with the impact of emerging forces. Undoubtedl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lve current problems and cope with futur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current channel structure and channel members of Hewlett-Packard Co., Ltd. in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HP in the future. At the same time, we refer to the models of Lenovo, Dell and other industry competitors.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better build the channel structure, resolve channel conflicts and build more professional, loyal and stable channel members, in the hope that HP can make a better breakthrough in the Chinese market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4;F426.67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建;;中小型大学出版社改制后的发展路径选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孙敬平;;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核心能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余传奇,吴烨;西方产业竞争理论及对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4 洪燕云;欠发达地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范莉梅;姜含春;;基于SWOT分析的建瓯茶产业发展战略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叶云龙;常青;;应用波特竞争战略探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8 张强;王浩雅;和智君;董高峰;张天剑;蔡伟;;我国主要卷烟企业品牌的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9 韩国明;张弦;;西北地区“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竞争力研究——以青海省海南州弘远羔羊育肥专业合作社调查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10 张丽颖;李胜连;;基于协同管理理论的农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寇亚辉;;城市产业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初探[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梁新弘;;企业成长策略的再思考——价值创新途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5 邢慧斌;王玉成;;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价值链整合与延伸研究——以河北吴桥杂技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郑庆华;张智光;;江苏王子制纸物流一体化的动因分析和实践探索[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敬东;高世超;;新时期中部地区产业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划探索——以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宗和;;浙商竞争力的解析与提升[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9 钱静;冯春春;;浅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帅萍;孟宪忠;;不完全契约:理论假设、约束及发展[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何满辉;基于网络集市的虚拟企业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卿定文;基于金融伦理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宋新华;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油菜种子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倪蔚蔚;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价值评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明;二次降价销售的供应链契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冯琳琳;上海浦东游泳馆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孙红;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黄钰;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董磊;基于DEA方法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建立;吉林汽车制动器厂绿色采购模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记波;浙江省优势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14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414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