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偏向与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ias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by using CES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calculate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measur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ias by using Chinese industrial data from 1978 to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1987, China's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most industries is obviously biased towards capital. The overall growth rat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industry is relatively low and has mainly declined since 1990.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increase of labor productivity is less than tha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iased towards capital. Moreover, the speed of capit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declin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echnology progress biased towards capital. At the same time, the more prominent the capital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most industries, the more obvious is the decline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is shows that the choice of industry and industry technology bias is not suitable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技术进步偏向及其效应的统计测算与计量经济分析”(编号:13ATJ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统计测算方法研究”(编号:12YJA910001)
【分类号】:F124.3;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松,安义中;技术进步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J];经济体制改革;2000年02期
2 张鹏;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5年12期
3 范方志,杨超;企业、政府与产业结构升级[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11期
4 彭慧蓉;;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中国自主创新制度选择[J];理论月刊;2006年11期
5 王紫菀;;浅析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J];内江科技;2007年07期
6 汪武芽;;浅析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3期
7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娜娜;;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甘肃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甘肃农业;2010年08期
9 郑友敬;潘小松;;竞争、开放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因——对澳大利亚考察的基本结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年10期
10 冯树恩;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J];学术交流;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李娅玲;;如何保持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从索洛增长模型的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3 陈宗胜;顾颉;;技术进步与劳动密集技术的选择[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4 张智勇;;再论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魏枫;;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研究:技术进步路径的视角[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6 董直庆;王林辉;;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吗[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7 梁东黎;;初次分配的要素投入结构视角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董西明;董长瑞;安家琦;宫丽华;吴书光;张英;王丽梅;;山东省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因素分析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10 何晓虎;何伦志;;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连升;“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研究述评[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玉亮;技术为王[N];河北日报;2011年
3 刘琴;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进结构调整[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4 记者 常虹;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N];秦皇岛日报;2006年
5 记者 谭江琦;技术进步活跃期来了[N];四川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漪;今年北京重大项目主打“高端高效”[N];北京商报;2009年
7 马晓芳;以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记者 阿芳;依托资源开发和技术进步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9 河北省邯郸市财政局局长 牛金禄;助推技术进步 发展现代产业[N];中国财经报;2010年
10 通讯员 谢新华;巨野 技术进步推动传统产业“华丽转身”[N];菏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余泳泽;我国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瑞涵;技术进步的财政激励[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张红霞;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8 丁娟;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9 卢忠宝;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翠华;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贤军;地方政府与区域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陆晓佳;我国技术进步的测度[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4 刘宣希;由“边干边学”模型试析中国“边干边学”潜力产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学英;制度创新与美国“新经济”[D];河北大学;2001年
7 裴旭东;中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广成;教育投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陶珠;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江苏技术进步的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10 朱旭森;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14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41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