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重庆市工业化阶段判断及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6 13:01
【摘要】:在对国内外工业化阶段判断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对重庆市工业化阶段及各区县工业化阶段做出判断,并提出各区域的产业发展策略。结果表明,重庆市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各区域差异较大;都市区大多处于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阶段,"1小时经济圈"大多处于工业化中期,两翼地区则主要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都市区及"1小时经济圈"的工业化地位应进一步增强,发挥区域增长极作用,而两翼地区应适度发展第二产业,重点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突破。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judg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stag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referr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makes a judgment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stage of Chongqing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stage of each district and county, and puts forwar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ach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ongqing is on the whole in the middl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bu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Most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s are in the lat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or post-industrialization stage, most of the "one hour economic circle" is in the middl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two wings area is main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status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and the "one hour economic circle"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regional growth pole should be brought into play, and the secondary industry should be developed moderately in the two wings area, with emphasis on the breakthrough in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the third industry.
【作者单位】: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编号:201311006)
【分类号】:F4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秋生;任玉珑;李萍;;城市区位战略随交通变化的决策与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段学军;虞孝感;陆大道;Josef Nipper;;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J];地理学报;2010年02期

3 韩星焕;王艳华;;吉林省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2期

4 姜爱林;对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J];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陈焰;;保罗·克鲁格曼对经济学的贡献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6 徐永其;;我国发达县市工业化水平的测定与评价——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学术论坛;2008年12期

7 刘幸;黑龙江省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及发展对策[J];学习与探索;2003年04期

8 高军峰;;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研究成果综述[J];阴山学刊;2012年03期

9 任浩,郝晋珉;剪刀差对农地价格的影响[J];中国土地科学;2003年03期

10 汤;冯飞;王晓明;王金照;;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J];当代社科视野;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国学;试论19世纪比利时的工业革命[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谢宗棠;王生林;;征地制度中耕地补偿体系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3 陈跃刚;吴艳;;都市圈产业组织形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4 胡川;;基于农民意愿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5 王宏顺;贾少萌;;财政政策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6 卢荣善;市场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虞虎;陆林;朱冬芳;;近10年中国汽车工业空间分布格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8 王福君;安甜甜;;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对策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郭静;;安徽博望、高沟两地产业集群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10 孙金钜;;“小产业,大集聚”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基于江苏盐城市盐都区的调研[J];北方经济;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春光;周楠;;浅谈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法律制度[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4 夏文清;;中国城乡统筹的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进云;乔荣锋;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福利变化的经济学分析框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李南;;基于集体行动机制的创新型临港产业集群构建[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杨永芳;艾少伟;;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生态补偿缺失的经济学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8 李恒;;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侯巧莲;贾艳杰;;征地增值收益分配思路探讨[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邢世和;李蔓;;耕地资源价值及其研究进展[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陈敏;中国商用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庞燕;我国中部地区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9 卜小平;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途径与前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少先;认清经济发展阶段 推进吉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2 杨海军;肖灵机;邹泽清;;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标准:霍夫曼系数法的缺陷及其修正——以江西、江苏为例的分析[J];财经论丛;2008年02期

3 颜飞;罗永刚;;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演进与应用拓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8期

4 尹虹潘;对城市吸引区范围界定的理论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11期

5 徐林发;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J];城市研究;1998年06期

6 王何,逄爱梅;我国三大都市圈域中心城市功能效应比较[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2期

7 胡宝臣;;中部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判断及比较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朱应皋,王遐见;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探析——江苏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个案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9 许君如;牛文涛;;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工业化阶段演进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1期

10 樊杰,许豫东,邵阳;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人文地理视角与新命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谷;;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J];浙江经济;1989年02期

2 雍红月,李松林;对内蒙古工业化阶段的测度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李怡;罗勇;;韩国工业化历程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07年01期

4 蓝丁丁;韦素琼;;闽东南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与工业化耦合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吕冰洋;于永达;;收益递增与中国工业经济资本积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3期

6 张贡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概要[J];财经政法资讯;2003年06期

7 楚天骄;南宁市工业化阶段判断与“矫正扭曲”的对策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王亚玲;;工业化阶段和“新型化”质量分析——以陕西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11期

9 高平亮;常颖;冯玉龙;;内蒙古工业化进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鹿飞;;徐州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平涯;;运河战略:加速宜春工业化的路径选择[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潘家华;伞锋;;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转型[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师晓华;;浅议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4 余学珍;;对我国走工业化道路的几点思考[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5 陈泽明;;贵州新型工业化战略与途径[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敬儒;;电力工业发展问题研究[A];地市级投资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厚义;;对贵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点认识[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吕宝堂;高潮;;做大做强小型工业 实现赶超发展战略[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金鸿绪;;要重视发展高技术含量机电设备的制造能力[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10 林琳;陈国宏;李克军;;浅析技术进步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江涛;信息工业化:一个新的工业化阶段[N];学习时报;2007年

2 何鹏;社科院研究报道显示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何鹏;研究显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徐向春;钢铁发展 空间仍大[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5 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大过剩后会是大短缺吗[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金碚;顺势而行,前瞻而为[N];人民日报;2009年

7 陈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们仍需研究工业化[N];中国财经报;2001年

8 厦门大学教授 胡培兆;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N];扬州日报;2007年

9 杨雪婷;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N];北京商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杨德林;工业化中期,我市三大“瓶颈”急待突破[N];德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梅;产业装备与装备产业:中国工业化道路新视角[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2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周建华;工业反哺农业机制构建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4 高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及战略创新[D];吉林大学;2007年

5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宇燕;产业转移与传统农区工业化[D];河南大学;2009年

7 李新英;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杨海洋;制造业国际转移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曹海英;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赵子铭;特色园区与阜阳煤基产业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奥博;越南工业化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蒋红波;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戴文科;云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4 周誉昂;浙江省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5 王伟;大连普湾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张翼;装备制造业对中国工业化的贡献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艳荣;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变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彭芳梅;工业化与服务业的相关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敏;能源安全约束下的湖南工业化战略选择[D];湖南大学;2007年

10 薛白;基于要素配置的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15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415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e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