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中国油气管道进展
[Abstract]:By the end of 2013, China had built about 11,000 km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including 64000 km of natural gas pipelines, 26000 km of crude oil pipelines and 20 km of refined oil pipelines. "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2011-2013), the State successively issued the 12th five-year Plan for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and Energy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devolved some of the power of approval for pipe network projects to approve and approve. The policy of encourag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gas infrastructure and the fair opening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has also been introduced to promote the highligh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China-Myanmar, China-Guizhou pipeline put into operation, and main trunk lines to be interconnected. The network pattern of natural gas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is formed. Local "gasification project" accelerated, provincial pipe network construction actively advanced; "West third line" project introduced social capital investment, pipeline construction capital diversification; oil and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production rate increased greatly; Pipelin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level significantly improve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second two years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e task of oil and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is still very onerous, bu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olidate the work of pipeline safety in produc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issues related to pipeline networking,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overall planning and policy support at the national level. To formulate a unified pressure level construction standard, to standardize the temperament conditions of the network, to carry out energy measurement at the right time, and to coordinate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orting storage, hub and distribution st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贵州销售公司;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
【分类号】:F42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田瑛;单蕾;孙春良;魏开华;;国外天然气管道建设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石油规划设计;2010年05期
2 罗东晓;;实施全国天然气管网大联通的战略构想[J];天然气工业;2006年10期
3 李鹭光;周志斌;;中国天然气按能量计价实施方案研究[J];天然气工业;2011年12期
4 李良;;聚焦《84号文》——解读《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J];中国石油石化;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东晓;;回收高压管输气压力能用于冷库的技术[J];城市燃气;2010年04期
2 高鹏;宋泓明;赵忠德;沈珏新;孙慧;;天然气管网与电力网络的比较和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12年08期
3 徐贝妮;张舒婷;王征;曲海潮;;美国天然气行业发展与中国企业的投资机遇[J];国际石油经济;2012年11期
4 王保群;林燕红;焦中良;;我国天然气管道现状与发展方向[J];国际石油经济;2013年08期
5 罗东晓;;国际液化天然气贸易新发展及应对策略[J];煤气与热力;2007年02期
6 罗东晓;赵勤;;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简介[J];煤气与热力;2007年11期
7 徐铁军;;燃气轮机在我国天然气管道行业的应用现状[J];燃气轮机技术;2012年01期
8 蔡美婷;孙中飞;;滨海新区引进LNG气源的探讨[J];天津科技;2010年03期
9 罗东晓;;城市天然气事故应急供气系统的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8年07期
10 李鹭光;周志斌;康建国;徐文满;刘明科;姜子昂;;中国天然气主要用途使用经济价值计算——以2009年天然气使用经济价值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东晓;;高压天然气压力能回收利用技术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梦;天然气减阻剂的开发及其减阻性能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张远生;项目管理方法在西气东输二线直缝埋弧焊管研发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3 吕昌海;大型LNG储罐结构及保冷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连芬;基于技术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的管道输气产业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王景昕;合资燃气企业如何确立市场营销策略[D];河南大学;2012年
6 崔丽娟;输气管道泄漏监测及定位技术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7 毕庶强;Z天然气公司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赖元楷,罗东晓;统一天然气热值标准是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需要[J];城市燃气;2005年06期
2 王以中;关于城市天然气战略安全的思考[J];城市燃气;2005年11期
3 黄寰;李城旭;朱静;赵璐;;国外天然气产业链的协调发展与启示[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06期
4 苏荣跃 ,冉莉 ,肖鹰 ,唐煌;天然气能量计量及实施方案探讨[J];中国计量;2003年11期
5 罗东晓;欧翔飞;;液化天然气燃具基准气的选择[J];煤气与热力;2006年02期
6 华贲,李明,罗东晓;制定中国天然气质量标准的紧迫性[J];天然气工业;2005年06期
7 周志斌;周怡沛;;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基础、前景与策略[J];天然气工业;2009年02期
8 李鹭光;;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J];天然气工业;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屏;;中国油气管道史[J];石油科技论坛;1996年05期
2 天木;油气管道智能检测技术市场前景看好[J];石油化工设备;2002年02期
3 丁建林;我国油气管道技术和发展趋势[J];油气储运;2003年09期
4 刘俊杰,李志民,卢志海,陈全知;油气管道风险评价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1期
5 黄翼虎,周泽魁,李保国,梁超;我国管道加热炉发展历程和未来预测[J];油气储运;2005年01期
6 宋生奎,宫敬,才建,胡利明;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石油工程建设;2005年02期
7 杨理践,陈晓春,魏兢;油气管道漏磁检测的信号处理技术[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8 庞昌伟;绕开中国?——俄国内关于铺设油气管道的争论[J];中国石油石化;2002年11期
9 张振永;油气管道焊接材料设计用量计算[J];油气储运;2004年07期
10 赵忠刚;姚安林;;影响油气管道风险评估质量的主要因素辨析[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仕民;谭桂斌;朱霄霄;串俊刚;陈迎春;;油气管道维抢修技术进展[A];2011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安金龙;;长输管道水压试验的排空问题[A];湖北省石油学会第十一次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会论文集[C];2004年
3 沈烈;关德林;;1016海洋油气管道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及疲劳裂纹扩展研究[A];现代船舶机电维修技术(2005)[C];2005年
4 段庆全;张宏;闫锋;王立佳;;油气管道屈服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A];2007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樊文斌;张仕民;;管内高压智能封堵器设计[A];2008年石油装备学术年会暨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郑贤斌;陈国明;;在役埋地油气管道腐蚀评估与维修决策模型[A];第三届全国管道技术学术会议压力管道技术研究进展精选集[C];2006年
7 帅健;;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朝晖;耿艳峰;廖明燕;;油气管道的破坏监测[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9 冯耀荣;马秋荣;;油气管道失效模式与性能要求的探讨[A];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C];2005年
10 冯耀荣;马秋荣;;油气管道失效模式与性能要求的探讨[A];第三届全国管道技术学术会议压力管道技术研究进展精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立岩 特约记者 齐兆威;管道局中标中缅油气管道部分标段[N];石油管道报;2011年
2 记者杨方武 通讯员李元滢 梁杰;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打火开焊[N];中国石油报;2011年
3 记者 宋鹏 通讯员 张克文;“会诊”根深植物影响油气管道“杂症”[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记者 孙兆光 通讯员 李鑫金;中国石油油气管道信息实现联网数字化[N];中国石油报;2010年
5 记者 王冬梅;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开工[N];工人日报;2010年
6 记者 周斌 齐慧;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开工[N];经济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立岩 郭影;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开工[N];中国石油报;2010年
8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阮奇;中缅油气管道中国段昨开工[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实习记者 李润林;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在昆开建[N];云南政协报;2010年
10 通讯员 王素范 赵光;我国首部《新建油气管道运行筹备工作手册》出版[N];中国石油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袁赓;油气管道的腐蚀及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显德;油气管道失效模式智能诊断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董金波;深海油气管道法兰连接系统及样机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张华兵;基于失效库的在役天然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李莉;油气管道水工保护工程效能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刘保余;输气管道内检测器设计及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赵洋;输气管道漏磁内检测器速度控制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森;我国油气管道的环境保护规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林大龙;中国跨国油气管道安全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3 高波;基于漏磁内检测数据长输油气管道评价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4 冯广华;中国跨国油气管道背后的政治博弈[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刘杨;油气管道事故的多米诺效应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6 何海;采空区地表沉陷对上覆油气管道变形的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徐海红;我国长输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安全检测与评估及风险评价技术集成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8 王智军;陆上管道失效后果分析及软件开发[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琦;基于故障诊断理论的长油气管道预警系统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沈烈;输油(气)管道焊接区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45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44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