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四川煤田地勘院战略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1 17:47
【摘要】:四川煤田地勘院成立于1996年,为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下属二级单位。地勘院主要从事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遥感地质、灾害地质、煤质化试验、煤层气研究与开发,安全评价与咨询服务等工作。成立初期,地勘院以局名义承接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计划下达的省内煤田勘察项目,行使内部管理职能。1998年7月,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重新对地勘院进行调整定位,由原局地勘处、科技处、地质测量队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共18人组建为局下属的二级经济实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滚动发展”,是具有独立法人的事业单位,即属事业单位编制、企业化运作的模式。当前,所有国内外的企业不得不面临战略转型,因为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与传统的生存环境有着迥然的区别,正在发生着多样的变化,是所有企业不得不面临的现实。如果地勘单位再不把握此次事业单位改革的机遇,不超前、主动进行体制、战略和发展模式创新,将一定会重蹈上世纪最后十年的覆辙。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迫不得已进行“战略转型”,目的是能够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因此,研究企业战略转型也就带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也为目前地勘单位战略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同时,从理论特征来看,业务转型不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同时也是企业成长范畴。这一问题不仅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理论界对企业变革管理理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以及企业成长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的调整企业的战略经营使命、战略目标,使其能够适应环境并利用环境给予的机会,适时进行战略转型而保证企业的独特竞争力,是企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进入转型拐点,经济发展的调速和发展方式转变已对地勘单位的发展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趋势形成了倒逼机制,使地勘事业单位转型改革呈不可逆转之势。四川煤田地勘院成立至今,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的发展和战略对当前四川煤田地勘院的战略转型提供了经验和依据。2011年上半年,国家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初步明确了时间表。随着近期国家煤炭行业整体不景气、加之“5.12”、“4.20”等地震影响所带来的地质灾害治理相关市场的兴起、以及国家对页岩气、煤层气等新能源的重视,加之对过去几年在工程施工以及投资等方面取得效果不佳,近期整体战略由不相关多元化,逐步向相关多元化过渡,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不再盲目追求“量”的增长,也是战略转型的最佳时机。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地勘院的发展战略也要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作出适当调整,以应对变化。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企业成长和战略转型的可供借鉴的相关理论文献和学术资料,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在企业战略转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论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调研做好准备。然后以四川煤田地勘院为例,重点分析影响其成长和战略转型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对其成长与战略转型进行深入研究和解析。论文主体结构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思路、方法;第二部分是企业战略转型的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战略转型的理论如“蜕变理论”、“三层面业务理论”、“第二曲线理论”、“战略转折点理论”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战略转型等方面研究和论述等,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三部分是四川煤田地勘院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重点梳理了面临的挑战,也是四川煤田地勘院必须战略转型的背景;第四部分是四川煤田地勘院战略转型的SWOT分析,为战略转型提供决策依据;第五部分是四川煤田地勘院战略转型的目标、思路与措施,提出具体转型的思路、目标与具体措施;第六部分是结束语,主要谈了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本文主要采用系统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用SWOT分析模型工具,全面剖析了四川煤田地勘院战略转型面临的环境,并提出四川煤田地勘院战略转型可以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从注重“量”的积累向注重“质”的方向发展,完成从注重“量”的积累向注重“质”转型。二是要围绕大地质产业链不断拓展新的业务,由不相关多元化逐渐向以资源勘查为主业的同心多元化转型。三要完成地勘单位“事企不分”到完全企业化转型。因此,“强化经济发展质量,注重经济效益,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努力获得有价值的矿权”将是四川煤田地勘院未来3-5年的发展重点,四川煤田地勘院的发展战略也要由注重“量的跨越式发展”转变为“注重质的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四川煤田地勘院发展战略适宜采用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即以矿业为主体,以地质勘察和工程施工(包括灾害治理等)为主业,相关产业(煤矿安全评价、煤质化试验、煤矿设计、物探等等)不断延伸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已有优势关联产业,使之逐步成长为新兴的主业;加快新兴关联产业(瓦斯技术服务、矿山建设监理、煤矿水害超前预测、预报等)的发展,努力拓展金属矿产勘查和气体矿产勘查(主要包括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勘查工作,用创新来创造效益,积累资金,为新一轮快速发展奠定经济基础。转型研究会涉及体制和机制创新,对事业单位改革将有重要借鉴意义,也是本文的创新点。因此,本文选择四川煤田地勘院战略转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企业变革管理理论,为煤田地勘单位战略转型理论以及企业战略转型综合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21;F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云南省煤田地质局[J];云南科技管理;2004年05期

2 郝拴元;送高校育人才 为发展蓄力量——河南省煤田地质局资助的10名硕士生学成返局[J];河南国土资源;2005年07期

3 庞红;;论煤田地质系统人才的开发与培养[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明灿;;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省外市场竞风采[J];资源导刊;2007年03期

5 张书光;;浅谈煤田地质产业的信息化建设[J];能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6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五十五周年[J];河北煤炭;2008年06期

7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局[J];党史博采(纪实);2008年02期

8 刘桂霞;;浅谈煤田地质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陕西煤炭;2008年05期

9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郝拴元;;河南煤田地质勘查结硕果 平宝煤业首山一矿竣工投产[J];资源导刊;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勇;;我国煤田地质学科在新世纪之初的可持续发展[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贺晓苹;;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局迈出“事企分体”运行新步伐[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段中会;;陕北侏罗纪煤田发现的回顾[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集[C];2003年

4 秦勇;;煤田地质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A];四川省煤田地质局论文集[C];2010年

6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135队[A];四川省煤田地质局论文集[C];2010年

7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地质成果数字信息化网络管理[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 献身煤海 成就辉煌[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抓机遇、抢市场、重管理、讲诚信——腾飞中的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涂建洲;云南煤田地质局审时度势[N];中国煤炭报;2009年

2 王锦榕 褚凤敏;福建煤田地质局3年进112名地质大学生[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3 段启国;安全文化如何为煤田地质工作保驾护航[N];中国矿业报;2010年

4 记者 李寿利 通讯员 崔文澜 马萌 王晓云 高莎;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揭牌[N];中煤地质报;2011年

5 记者 马志国 特约记者 刘玉芳;河北煤田物测队成为整合主体[N];中国矿业报;2011年

6 河南局党委书记 副局长 李新增;“河南煤田”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N];中煤地质报;2011年

7 张长杰;张大卫要求河南煤田地质局 在找矿突破战略中作出应有贡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8 张长杰;河南局深化“河南煤田”文化建设[N];中煤地质报;2012年

9 记者 万长茂;望再接再厉创造煤田地质建设新辉煌[N];中国矿业报;2013年

10 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李艳群;河北局刷新本局煤田孔深纪录[N];中煤地质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保;浑江煤田推覆构造特征、演化及找煤远景区预测[D];东北大学 ;2010年

2 李松营;陕渑煤田顶底板水害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3 张宏;沈阳南部红阳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陕西省煤田地质局财务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2 黎冬林;四川煤田地勘院战略转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宋世杰;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中期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4 李易昕;平衡计分卡在煤田地勘企业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武斐;基于空间分析的商固煤田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曹征;西藏自治区安多县土门格拉煤田煤炭资源潜力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阿吉吉雅;蒙古国塔旺陶勒盖煤田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张爱艾;煤田地勘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赵向光;黄河北煤田及邻区煤层气赋存条件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美娟;肥城煤田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56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456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e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