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技术空间溢出对省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4-30 19:55
【摘要】:基于超DEA模型对全国29个省份能源效率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当期和前一期的能源效率空间正效应显著;技术进步不仅对本地区能源效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还对相邻地区的能源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加强地区间的节能技术研发合作、促进节能技术的区域推广和共享、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缩小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另外,人均GDP与能源效率正相关;第二产业占比高以及煤炭消费占比大会降低地区的能源效率。
[Abstract]:Based on the super-DEA model,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29 provinces in China is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ve spatial effect of energy efficiency is significant in the current period and the previous perio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not onl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region, but also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neighboring areas, strengthe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on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among regions, and promoting the regional promotion and sharing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an narrow the regional energy efficiency differences. In addition, GDP per capita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energy efficiency;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ccounts for a high proportion and the share of coal consumption in the region reduces energy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产业链一体化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圈能源效率差异研究”(10YJA790053) 四川矿产资源研究中心项目(SCKCZY2011-ZD006) 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项目(XHJJ-1208) 四川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13TD0009)
【分类号】:F426.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盈之;管建伟;;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趋同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J];财经研究;2011年01期

2 沈能;;能源投入、污染排放与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域空间分布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3 姜磊;季民河;;基于空间异质性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研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市场调节机制的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4 庞瑞芝;;中国省际工业增长模式与提升路径分析——基于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6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7 冯烽;叶阿忠;;技术溢出视角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研究;2012年09期

8 杨红亮;史丹;;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03期

9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10 陈夕红;张宗益;康继军;李长青;;技术空间溢出对全社会能源效率的影响分析[J];科研管理;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洛简;周丽琴;赖德健;;基于空间地理数据模型的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5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尹建华;赵慎泽;;基于DEA的我国省际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7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王艳丽;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2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3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4 徐盈之;管建伟;;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趋同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J];财经研究;2011年01期

5 胡宗义;蔡文彬;陈浩;;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影响的CGE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6 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资本、R&D与中国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7 沈能;;能源投入、污染排放与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域空间分布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8 宣烨;周绍东;;技术创新、回报效应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9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10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国泉;姜照华;;技术进步、结构变化与美国能源效率的关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3期

2 李廉水;周勇;;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3 刘洪;陈小霞;;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中部6省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谭忠富;张金良;;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5 周勇;林源源;;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回报效应的估算[J];经济学家;2007年02期

6 李世祥;成金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参数前沿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7 杨骞;;地区行政垄断与区域能源效率——基于2000-2006年省际数据的研究[J];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8 张唯实;;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9 杨冕;杨福霞;陈兴鹏;;中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实证检验[J];资源科学;2011年01期

10 张学达;;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娅玲;;如何保持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从索洛增长模型的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2 崔友平;;技术进步促进就业的理论、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3 查冬兰;周鹏;;中国地区工业能源动态效率比较分析——考虑能源消费结构差异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方法[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何晓虎;何伦志;;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勒晓阳;周婷俐;;技术进步产值优化模型分析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李光金;刘永清;;技术进步因素分离及评价[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王成璋;涂锦;;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的一个新命题[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郑照宁;刘德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及对中国的应用[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彦晖;;GM(1,N)模型在能源利用消耗效率弹性模型中的应用[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冲锋;;连续型社会经济系统的暂态过程研究(Ⅱ)——考虑技术进步情况下的暂态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范丽霞;中国乡镇企业增长与效率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张永霞;中国农业生产率测算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6 崔吉峰;能源传输模式多维临界优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7 闵锐;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葛虹;支撑面板数据下的生产函数及生产绩效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杨文举;适宜技术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10 刘智勇;人力资本、要素边际生产率与地区差异[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隆连堂;技术进步、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谷金花;湖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蒋卫东;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凤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杨晓凌;制造业生产率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汪德兴;浙江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7 杨震宇;一种由技术进步引发教育选择变化的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李白昱;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晓磊;基于SBM模型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陆雪琴;技术进步偏向、劳动收入份额与收入不平等的长期演化[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68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468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f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