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0 are calculated, and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are decomposed into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GDP, industrial pollutants by using logarithmic average Deiss decomposition method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 Four factors, such 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balance, are analyz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scale effect, technology effect,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ect and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effect is the decisive factor to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technical effec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ce to inhibit the increase of carbon emissions.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ect and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 is not stable, but it has a certain pulling effect on the increase of carbon emission.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273122)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项目编号:GJJ12739)
【分类号】:X24;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玉莹;;中国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可持续增长[J];当代财经;2010年02期
2 雷厉;仲云云;袁晓玲;;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3 黄菁;;环境污染与工业结构: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法的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12期
4 宋德勇;卢忠宝;;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5 宋杰鲲;;基于LMDI的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J];资源科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2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3 王超;穆东;姜庆国;;煤炭产供链的碳排放经济测度模型和治理效益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许广月;;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区域比较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财经论丛;2011年02期
6 许泱;周少甫;;我国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7 马建平;曲如晓;;开放条件下的环境技术效应决定因素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8 傅京燕;裴前丽;;中国对外贸易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9 何吉多;;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0年05期
10 周五七;;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面板数据估算:1998—2010年[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德勇;陈冲华;;实现京津冀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黄菁;;环境污染与工业结构: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法的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田云;张俊飚;;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田云;张俊飚;;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丰;国涓;高铁梅;;碳减排政策、效率与经济平衡增长[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6 吴大磊;赵细康;王丽娟;陈梦桑;王彦斐;曾云敏;石宝雅;;广东工业碳排放增长的驱动机制—基于LMDI法的实证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任峰;商品粮种植乡生物质废弃物回收利用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纪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娜;我国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静远;我国能源与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顾正兴;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海艳;从国际贸易角度看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迷影;面向企业低碳制造的若干信息服务技术[D];浙江大学;2011年
7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兵仿;全要素二氧化碳效率评价指标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陈向涛;我国2020年碳减排承诺实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松;贺灿飞;;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2 程丹润;李静;;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3 李静;程丹润;;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差异及演进规律研究——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1期
4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5 郭运功;林逢春;白义琴;吴玫玫;;上海市能源利用碳排放的分解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09期
6 李咏涛;李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2期
7 韩玉军;陆e,
本文编号:2488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48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