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工业集聚空间配置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21 07:57
【摘要】:在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对中国工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工业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省域工业产业发展差距缩小,但东西部地区的工业产业发展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各地区应切实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工业产业的建设,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patial econometrics, Moran index and Lisa index are further used to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impac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 obvious global spatial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s provinces, and the gap betwe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each province is narrowed, but there is still an obvious gap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dustry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Therefore, all region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actual situ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广州区域金融政策重点研究基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融产业链效应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及其空间扩散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71373056)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区域产业品牌效应与产业发展协同演进研究:以广东高新技术专业镇为例”(项目编号:2012B03100002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金融形成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项目编号:2012B040301037)资助
【分类号】:F4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蒋伟;刘牧鑫;;知识空间溢出与工业增长: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3 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4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莲;张虹鸥;王蓉蓉;陈静;;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4期

2 刘钊;;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测度研究——以环渤海区域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陶来利;周恺;朱杰;;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4 陈伟莲;张虹鸥;王蓉蓉;陈静;;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5 刘剑;张瑜;;我国农药制造业空间集聚现象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6 刘文革,朱兴龙,刘海莉;产业集聚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1期

7 刘致良;;产业地理集聚视角下的地区餐饮业发展战略——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王先庆;武亮;;服务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批发零售业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刘斯敖;;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10 张晏;王永钦;章元;陈钊;陆铭;;China's Development Modeli: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Approach to Transition[J];China Economist;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进栋;韦素琼;;福建省各地市装备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与地理集中[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丽华;林善浪;;我国软件产业集聚现状及其经济效益研究——基于城市数据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三忙;;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演变态势的实证研究:1988-2007[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李廉水;臧志彭;;制造业“新型化”三维时序国际比较[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8 于立平;余剑;;总部经济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9 王家庭;曹清峰;;FDI与产业集聚: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3期(总第18期)[C];2012年

10 罗晨阳;丁X;;创新活跃程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明显吗——基于专利技术分类视角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6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7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弛;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丽琼;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视角的城市集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孟凡星;福建省工业集聚现状及经济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练高海;基于钻石理论的企业集群持续竞争力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9 夏素芳;产业转移机制与动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马琳;中国食品工业区域分布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剑勇,杨丙见;美国早期制造业集中的转变及其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2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3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4 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5 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6 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7 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00年03期

8 张继红;吴玉鸣;何建坤;;专利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1期

9 苏方林;;中国省域R&D溢出的空间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年05期

10 黄苹;;中国省域R&D溢出与地区经济增长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兴波;聂元飞;兰天;;集聚视角下云南省工业地域分布与经济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4期

2 路小昆;;农村工业集聚与区域城市化[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3 张雪梅;郭志仪;;基于集聚经济的欠发达地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1期

4 姚德龙;;中国省域工业集聚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03期

5 朱希伟;曾道智;;旅游资源、工业集聚与资源诅咒[J];世界经济;2009年05期

6 董伟;;论城市新产业区及其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4期

7 尹希果;;社会资本、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刘哲怡;;FDI对我国工业集聚的影响——基于工业增长总量分析的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柯善咨;姚德龙;;工业集聚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因果关系和决定因素——中国城市的空间计量经济联立方程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10 尹希果;梁彭勇;;我国工业集聚与非农产业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海玄;陈小龙;;试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进程——以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化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李海鹏;叶慧;张俊飚;;贸易自由化下产业间水权交易与优化配置的经济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清华;;广东省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4 杨剑农;;加快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促进中国与东盟物流合作[A];第5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14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7年

5 黄清;;试论资源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建构[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6 李世泰;王庆;王富喜;宋彦华;孙海燕;;烟台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A];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研究[C];2007年

7 张望;;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德春;张长征;林丽;;产业集聚、金融发展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于丽英;;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王娜;许相敏;方志耕;;江苏、上海、广东、浙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灰色关联度研究[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光红 何骏天 记者 汪光辉;优化结构 统筹发展三次产业[N];成都日报;2006年

2 丁云龙 周承进;促进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N];湖南日报;2007年

3 邓金慧;偃师以城镇工业化促农民增收[N];洛阳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吴玮;苗圩:推行清洁生产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N];中国工业报;2009年

5 记者 翁惠娟 袁粮钢 通讯员 郭桂林;鼓励重点产业发展循环经济[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钱英洁 尹晖;在竞合中演绎“双城记”[N];无锡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一然;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 努力推进产业发展[N];恩施日报;2006年

8 庞洁 本报记者 龚友国;循环经济高效助推五通桥工业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9年

9 王吉华(作者系省重点办副主任);产业集聚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10 杨丽娜 韦兵;高标准规划建设工业集聚区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N];焦作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联君;三峡库区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互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许馨文;基于产业集聚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周明;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何琼峰;市场整合、工业集聚与统筹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伦强;四川省城市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王艳荣;农业产业集聚的效应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吴迪;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韩颖;我国若干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数量分析[D];东北大学;2007年

10 郑贤贵;餐饮产业集聚演化机制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花;外部经济与农村工业集聚区形成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蒋志军;产业集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3 陈聪;长三角FDI与区域产业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王谷成;产业集聚与广西城市化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5 钱崇俊;深圳市产业集聚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郑瑶;FDI与广东省的产业集聚[D];汕头大学;2010年

7 王雷;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8 王莉莉;工业集聚及其对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8年

9 杨晓颖;产业集聚对区域城市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任博英;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7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517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9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