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11 industries from 2000 to 2012,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input ability, innovation output ability, introduction and digestion and re-innovation ability can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effect of adapting to the changing ability of innovation competition market is not obviou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pport system, when the govern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ive funds to suppor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can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coordination problem when giving support to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addition,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opening up of the market a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t the current effect of RD spillover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is not obviou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riving effect of different technology level industrie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ir products by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有效性及协调机制研究”(71473151)
【分类号】:F4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国顺,谢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R&D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研究[J];系统工程;2005年03期
2 郭孝刚;刘思峰;方志耕;;国外R&D溢出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4期
3 金碚,胥和平,谢晓霞;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报告[J];管理世界;1997年04期
4 傅家骥,,雷家殨;经济改革成功的基本标志:企业主动追求技术创新[J];价值工程;1995年06期
5 程惠芳;蒋泰维;胡慧芬;潘信路;;国家创新体系对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金;张yN;;外资对中国电子及通信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22期
2 许凌燕;;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单项指标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18期
3 孙赫;;我国运用“合规性”贸易壁垒的政治经济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3期
4 王丽萍;;贸易保护措施的定量分析工具评述[J];商业研究;2009年05期
5 罗云辉,何翔;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0年06期
6 杜运苏;彭恒文;;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7 刘伟丽;公共选择理论和交易成本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0期
8 卢洪友;贾智莲;;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检验与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省际数据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5期
9 王中华;王雅琳;赵曙东;;国际垂直专业化与工资收入差距——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10 宗毅君;;国际产品内分工与工资收入——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汉林;;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发展与调整[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2 李小平;卢现祥;陶小琴;;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利润水平吗?[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3 李小平;卢现祥;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4 王孝松;;申诉者政治势力与印度对华反倾销——基于内生保护理论的经验分析[A];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2012)——第七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获奖论文集[C];2013年
5 张汉林;;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发展与调整[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08年第1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孝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形成因素[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光俊;财政分权体制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周艳梅;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郭炳南;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权家敏;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利民;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国臣;基于知识产权的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詹骁;信息技术对中国音像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江力波;沿海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徐台宁;海关贸易管制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翟宇羚;论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冯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邢艳艳;国外对华反倾销的行业特征、动因及影响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丽;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晓霞;基于技术溢出视角的外商投资对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波;美国对华实施“双反”措施的原因及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唐晓华,张保胜;电子产业竞争的特殊性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2期
2 黄先海,张云帆;我国外贸技术溢出效应的国别差异分析[J];经济经纬;2004年01期
3 官建成,王瑛,马宁;制造业企业R&D能力和竞争力关系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03期
4 王春法;;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红霞;王广凤;;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05期
2 刘春芝;聂颖;;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状况的统计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刘军;马亚静;;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0期
4 张娜;;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若干思考[J];商业经济;2006年11期
5 石德江;裴蓉;;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分析[J];科技资讯;2006年35期
6 陶良虎;刘晓林;;提高湖北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11期
7 许婧;李时椿;;提升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8 丁耀民;;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J];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06期
9 丁耀民;;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J];浙江经济;2008年05期
10 蒋国瑞;李蕾;;论隐性知识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科技与管理;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春芝;;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对策探讨[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王越;费艳颖;;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杰;崔维军;;基于熵权法的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4 文诚;邹艳;曾柏宏;;重庆市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贡献率实证研究[A];2012中国信息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马永红;王晓彤;;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两阶段评价及升级逻辑路径搜寻——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和相似性分析[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张苓;陕西省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启动[N];中国冶金报;2006年
2 记者 李艳 母家亮;“陕西省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启动[N];陕西日报;2006年
3 记者 喻波;我省多举措促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4 特派记者 孙阳;要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记者 唐烨;专家学者建言制造业技术创新[N];解放日报;2010年
6 ;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N];中国企业报;2008年
7 记者 沈朝晖 通讯员 张彩娜;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N];宁波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任奕奕;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仍待突破[N];中国工业报;2013年
9 吕巍;万钢率致公党中央调研组在黑龙江调研[N];人民政协报;2014年
10 秋文;数字化装备:国家扶持需加强[N];中国电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晓洪;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汪俊;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园萍;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孙闻;安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李萍;黑龙江省制造业技术创新及其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4 田文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李奔奔;天津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6 刘晓林;湖北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覃博;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持续领先度的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孙宝;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生态位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任亚磊;浙江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2年
10 沙蓉;我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20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52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