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国内外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进展

发布时间:2019-10-17 13:17
【摘要】:作为社会碳排放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度量是其降低和交易的基础。文章从度量阶段、度量方法、度量工具等三个方面,引介国内外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大多将建筑物生命周期划分为材料生产、建造施工、使用维护、拆除等四个阶段;度量方法比较多,其中碳排放系数法应用最广;度量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专用工具较少,但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大多将碳排放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进而,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包括统一度量边界、融合BIM技术等。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号:20120092120019)
【分类号】:F426.92;F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蔡向荣;王敏权;傅柏权;;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量分析与节能减排措施[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2 罗智星;杨柳;刘加平;韩冰;;建筑材料CO_2排放计算方法及其减排策略研究[J];建筑科学;2011年04期

3 于萍;陈效逑;马禄义;;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综述[J];建筑科学;2011年04期

4 张文超;肖益民;韩青苗;;基于施工图的建筑建造阶段碳计算方法初探[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汉青;张旺;谢世雄;;减碳技术在建筑产品包装中的应用[J];包装学报;2011年04期

2 李珊珊;吴开亚;;中国城镇住宅建设期能耗的估算和预测[J];建筑节能;2014年02期

3 王贤卫;吴灵生;杨东援;;高速公路建设CO_2排放计算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2期

4 黄志甲;冯雪峰;张婷;;住宅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与应用[J];建筑节能;2014年04期

5 李静;;建筑工程碳排放估算化研究[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年03期

6 孙群伦;施金芳;林滨滨;;杭州市郊农民住宅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实证性研究[J];建筑节能;2014年07期

7 张涛;吴佳洁;乐云;;建筑材料全寿命期CO_2排放量计算方法[J];工程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8 倪竣;杨春梅;;轻型木结构材料性能及应用[J];江苏建筑;2011年05期

9 郝世佳;徐静;;关于住宅建筑低碳化途径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10 李妍;;德国弃核策略对其减排目标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顺尧;;低碳场地设计影响因素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兵;低碳建筑技术体系与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谢园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艳;江西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燕艳;浙江省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和CO_2排放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宋宇;建筑循环物流系统低碳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孙雪;低碳建筑评价及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周晓;浙江省城市住宅生命周期CO_2排放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奚旺;吉林省住宅建筑节能降耗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陈力莅;低碳建筑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艾晓艳;四川省建筑行业碳排放计量方法与计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郑俊巍;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9 董坤涛;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晓明;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建筑碳减排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伟,傅立新,郝吉明,马红,李锁强,胡伟;中国道路机动车10种污染物的排放量[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2期

2 甄兰平,李成;建筑耗能、环境与寿命周期节能设计[J];工业建筑;2003年02期

3 尚春静;张智慧;;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J];工程管理学报;2010年01期

4 张智慧;尚春静;钱坤;;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J];建筑经济;2010年02期

5 陈滨,孟世荣,陈星,刘毓伟;中国住宅中能源消耗的CO_2排放量及减排对策[J];可再生能源;2005年05期

6 刘念雄;汪静;李嵘;;中国城市住区CO_2排放量计算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7 李思堂,李惠强;住宅建筑施工初始能耗定量计算[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刘顺妮,林宗寿,张小伟;硅酸盐水泥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初探[J];中国环境科学;199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谷立静;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中国建筑行业环境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仲平;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及其环境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王松庆;严寒地区居住建筑能耗的生命周期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仇保兴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转变发展模式、抑制刚性碳排放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课题[J];城市规划通讯;2009年24期

2 刘召峰;;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方案及特色[J];上海节能;2010年02期

3 寒星;;低碳认证制度[J];中国船检;2010年10期

4 ;我国污水污泥领域碳排放信息亟待完善[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10年12期

5 罗旭;;兰州市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及对策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陈亮;林翎;;气候变化相关标准对我国的影响[J];中国标准化;2010年08期

7 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8 王冰妍,陈长虹,黄成,赵静,戴懿;低碳发展下的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情景分析—上海案例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4年03期

9 ;英国新建建筑将实现“零排放”[J];重庆建筑;2008年03期

10 ;绿色煤电挑战气候变暖[J];电力勘测设计;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刘荣霞;张鹏鹏;夏建新;汲荣荣;;我国北方农村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与实证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谢园方;赵媛;;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方法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气候变化、碳排放和纺织工业[A];“科德杯”第六届全国染整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建伟;许晨光;裴磊;张萍;;我国包装工业碳排放总量测算及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王长波;张力小;栗广省;;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葵;朱莉;贾姗;;个人碳排放基准值的估算方法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8 邵诗洋;;浅论碳排放交易制度[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9 张艳;秦耀辰;;地级以上城市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结构演进的空间差异[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10 杨涛;李艳梅;;航空运输业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理论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开良;青岛碳排放指标卖到德国[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记者 吴苡婷;为何用双重标准看待中国碳排放[N];上海科技报;2009年

3 何英;美碳排放交易法案喜忧参半[N];中国能源报;2009年

4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齐晔;走中国特色低碳化之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本报记者 徐建华;碳排放:企业可能面对的产品质量新标准[N];中国质量报;2009年

6 记者 周玉洁;专家称我国应争取合理的碳排放权益[N];经济参考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张于牧;刚性碳排放,绕不过的“坎”儿[N];科技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孙明河 王延斌;中国控制碳排放是挑战也是机遇[N];科技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将辉;丁仲礼院士:人均累计碳排放体现公平[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芬航为环保做贡献今年碳排放指标已增至61[N];国际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春娜;基于生命周期的混凝土大坝碳排放评价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邓吉祥;区域能源与碳排放战略决策支持的模型探索与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姬世东;中国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孙猛;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及减排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王娟;财政分权、政府支出与碳排放[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任志娟;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与减排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李洪丞;机械制造系统碳排放动态特性及其碳效率评估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尹瑞雪;基于碳排放评估的低碳制造工艺规划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张成;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2 张海伟;关于碳排放交易会计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林靖s,

本文编号:2550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550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a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