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指数构建

发布时间:2017-03-23 00:07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指数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十年来,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它已经成为外国投资的重点。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与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相耦合,是实现一国或地区三大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它的发展促使工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工业服务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呈现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互相融合的趋势,同时也对产业集聚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得出:工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生产性服务业不是工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然而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在大概率上说明工业的发展。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之间的因果关系,选取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天津,沈阳,重庆,长沙,长春这9个城市作为样本,考查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关系,试图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指数。通过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对于工业化城市来说,生产性服务业指数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即生产性服务业指数随时间推移表现为增函数形式;当完成工业化以服务业为主导时,生产性服务业指数不再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而是随时间推移表现为减函数形式。也就是说,生产性服务业指数随时间推移表现为先增函数后减函数的形式,其中,在增函数变为减函数的转折点处,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指数的最大值。同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指数视角,为地区提出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相关对策建议。对于工业化城市来说,按照产业结构的连续性发展路径,生产性服务业指数应不断增大,在其完成工业化时达到最大,这时该类城市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阶段,生产性服务业指数应不断减小。
【关键词】: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7;F71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依据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3-20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6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6-19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19-20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20-23
  • 1.4.1 研究方法20
  • 1.4.2 研究内容20-21
  • 1.4.3 技术路线21-23
  • 第2章 生产性服务业内涵与理论基础23-35
  • 2.1 生产性服务业内涵23-27
  •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23-24
  •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24-26
  • 2.1.3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26-27
  • 2.2 理论基础27-35
  • 2.2.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理28-30
  • 2.2.2 配第——克拉克定理30-31
  • 2.2.3 费歇尔三次产业划分法31-32
  • 2.2.4 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32-35
  • 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5-38
  • 3.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35-36
  • 3.2 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结构升级36
  • 3.3 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化水平提高36-38
  • 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因果关系38-45
  • 4.1 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的介绍38-39
  • 4.2 基于样本城市的格兰杰检验39-43
  • 4.2.1 数据选取39
  • 4.2.2 格兰杰实证分析39-43
  • 4.3 样本城市因果关系统计说明43-45
  • 第5章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生产性服务业指数构建45-82
  • 5.1 样本城市与样本数据的选取依据45-48
  • 5.2 基于产业结构比例的产业结构优越度排名48-53
  • 5.2.1 服务化进程城市的排名49-51
  • 5.2.2 工业化进程城市的排名51-53
  • 5.3 生产性服务业指数的构建53-68
  • 5.3.1 基础指标一的建立53-58
  • 5.3.2 基础指标二的建立58-63
  • 5.3.3 生产性服务业指数63-68
  • 5.4 指数排名与产业结构优越度排名的契合度68-74
  • 5.5 生产性服务业指数的规律性变化74-82
  •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82-87
  • 6.1 结论82-83
  • 6.2 政策建议83-84
  • 6.2.1 对于工业化城市的对策建议83-84
  • 6.2.2 对于服务化城市的对策建议84
  • 6.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84-87
  • 6.3.1 创新点84-85
  • 6.3.2 不足之处85-87
  • 参考文献87-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91-92
  • 致谢92-93
  • 附录93-10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2 程大中;陈宪;;上海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3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年06期

4 李江龙;;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能级提升[J];理论探索;2007年02期

5 马强;林文;;基于DEA的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玉金;基于组合评价法的生产性服务业区域竞争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崔蕴;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一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韦良中;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产出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5 蒋希;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6 吴蓉;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范婧;FDI对我国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8 向鸿雁;广东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陈志明;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向翠萍;成都市服务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指数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62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