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Z企业精益生产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3 11:00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进入爆发式增长过程中,然而大多数企业依然是粗放管理模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企业利润越来越多地流出制造环节,进入物流环节,生产物流成为企业的重要利润源泉。而精益生产是当前公认的一种理想的消除一切浪费的组织体系和生产方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论文应用精益生产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充分挖掘Z企业的生产物流潜力、优化其生产物流系统,使企业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首先,对精益思想与生产物流的相关理论及基于精益思想的生产物流管理方法进行阐述,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精益生产物流的发展动因及核心功能。其次,从车间设施布局、物料仓储、物料配送和生产计划与控制四个角度深入分析Z企业生产物流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设施布局角度分析,车间设备采用机群式布置,没有考虑物料流动。从物料仓储角度分析,无论是原材料、半成品还是成品仓库,物料寻找浪费严重。从物料配送角度分析,物料配送方式不合理,准时化程度低。从生产计划角度分析,Z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缺乏合理性且工作量大,动态控制不足,信息沟通困难。再次,针对Z企业生产物流现状存在的问题,从物流规划层、物流计划层和物流作业层三个层面构建Z企业精益生产物流系统模型,为Z企业精益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实施提供了设计方案。最后,Z企业精益生产物流系统的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应用精益生产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对Z企业存在问题进行改善。车间设施布局方面,设计了“单件流”的生产工艺系统,以此为基础进行车间设施布局优化;物料仓储方面,通过设置库存下限控制库存数量,应用ABC-XYZ库存分析法建立合理的配件库库存,对仓库存储区域重新布局、定位并加强目视化管理;物料配送方面,在机加工作业区、焊接作业区之间建立物料暂存区和物料补充系统,对物料搬运器具进行重新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方面,改进计划方式并引入PMC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工具实现物流运作管理一体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47;F252
【图文】:

挡泥,后视镜,三角,信息处理


图 2.3 后视镜、挡泥皮、三角标成套配送earview mirror, leather mud block, triangle mark delivered by,精益生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物流和信息流的同路线和环节[50]。“零件计划”包含了每种零件从客户信息迅速反馈到相关人员[51]。

距离矩阵


距离矩阵Fig.3.6Distancematrix

矩阵图,流量矩阵,作业单位,距离矩阵


第三章 Z 企业生产物流现状分析及方案设计24根据各种零部件的重量和加工路线,可得到各个作业单位之间的流量矩阵,如图3.7所示。图 3.7 流量矩阵Fig. 3.7 The traffic matrix根据距离矩阵和流量矩阵得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料搬运总量,即物流强度矩阵,如图3.8 所示。物流强度矩阵用 S 表示,S 为 F 和 D 的点积[54]。图 3.8 物流强度矩阵Fig. 3.8 Logistics strength matrix流量矩阵和距离矩阵获得后用 F-D 图,即流量距离图对机加车间进行 F-D 分析。绘制流量距离图时,以距离 D 为横轴、物流量 F 为纵轴将每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绘制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下即可[55]。最终得到的 F-D 图如图 3.9 所示。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朱煜;城市循环物流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诚;基于物流需求的中国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战略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彦来;物流网络结构复杂性及优化设计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葛显龙;面向云配送模式的车辆调度问题及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钱乃余;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与食品物流保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令荣;供应链协同度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贻弓;基于分区拣选策略的分拣机系统综合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鹏;通道式自动分拣系统的配置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沈长鹏;订单结构与拣选系统的适配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1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801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7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