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南京市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状态评价

发布时间:2020-09-17 20:34
   利用脱钩分析工具,选择工业经济增长与工业煤炭消费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化学需氧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指标,评价"九五"以来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995—2012年,南京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状态总体上处于增长弱脱钩和强正脱钩,但是部分环境污染因子的脱钩状态出现短暂的恶化情形。最近4个五年规划时段脱钩状态,"十二五"时期最好(133),"十五"期间次之(136.2),"十一五"时期(138.4)和"九五"期间(138.8)相对较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妍,尚金城,于相毅;城市经济与环境发展耦合机制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2 于法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王鹤鸣;岳强;陆钟武;;中国1998年-2008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陈茂竹;付晓东;;城市化大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性研究——基于四大地域十二个省会城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08年06期

2 赵兴国;潘玉君;赵波;和瑞芳;刘树芬;杨小燕;李会仙;;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3 吴玉鸣;柏玲;;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与互动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12期

4 卢虹虹;王德耀;;上海市2000—2009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分析与评价[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黄剑坚;王保前;;我国系统耦合理论和耦合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12年05期

6 任大光;薛思学;袁媛;张克新;郭刚;;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05期

7 刘文涛;葛新权;;北京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了吗?[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0期

8 郭承龙;张智光;;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9 吴丹;王亚华;;中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脱钩态势评价与展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9期

10 张小平;郭灵巧;;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间的脱钩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吕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村旅游规划编制内容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建瑜;区域自然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鸣骥;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城镇化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响应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文龙;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李静;棉纺织品生态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5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李珀松;基于能源“脱钩”理论的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杨丽花;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经济环境效应与产业空间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9 姜庆国;电煤供应链碳排放过程及测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王世杰;战略新兴产业科技人才集聚与内育双螺旋耦合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绍凤;工业用水零增长的条件分析——发达国家的经验[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2 陆钟武,毛建素;穿越“环境高山”——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负荷的上升与下降[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12期

3 陆钟武;;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定量关系[J];环境保护;2007年07期

4 陆钟武;以控制资源消耗量为突破口做好环境保护规划[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5 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基于相对“脱钩”与“复钩”理论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6年03期

6 于法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王晓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之主成分分析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年04期

8 阎慈琳;关于用主成分分析做综合评价的若干问题[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8年02期

9 王浩,汪党献,倪红珍,来海亮;中国工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J];水利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名升;佟连军;;基于能值和物质流的吉林省生态效率研究[J];生态学报;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晴,杨华荣;实现社会稳定的均衡经济增长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多部委密集出政策保经济增长 工信部十措施应对工业增速下行[J];中国橡胶;2008年23期

3 韩城;;知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宋香荣;伍丽鹏;周杰;;新疆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2期

5 王学定;范宪伟;韩金雨;高峰;;生态足迹视角下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2年22期

6 鸣谷;“九五”期间国家经济增长方略[J];中国化工;1995年06期

7 ;兼顾社会和环境以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44期

8 娄承;高油价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J];国际石油经济;2004年08期

9 祝恩民;;金融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何正霞;;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1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821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2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