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财税政策与能源强度——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部分图文】:
笔者首先对1995—2016年我国能源要素投入比重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下文的回归结果提供经济学解释的现实依据。由图1可以看出,1995—2006年期间,我国能源要素的投入占比呈现平稳的波动趋势,并未出现大幅度变化,同时期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投入比率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在2006年之后,三种要素的投入比率出现大幅度的调整,其中能源和劳动要素的投入比率明显下降,而资本要素增幅迅速,并取代能源成为投入比率最高的要素。为解释不同区域间创新能力、财税政策与能源强度间内在影响的差异,采用我国多数学者研究中的通用划分方法,将样本进一步划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个组群。③图2展示了东、中、西三个地区能源投入要素占比的变化情况:(1)三个地区的能源要素投入率以2002年和2006年为节点,呈现阶段性的波动变化趋势。(2)从总体上看,除1995年出现奇异点外,东部地区能源要素投入比率明显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3)2006年以前,东部地区能源要素投入比率呈现U型的变化,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在波动中上升,且东部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出现“先扩大,后收敛”的态势。(4)2006年之后,三大地区的能源要素投入比率持续下降,西部和中部地区变化趋势相似,但是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加大。
为解释不同区域间创新能力、财税政策与能源强度间内在影响的差异,采用我国多数学者研究中的通用划分方法,将样本进一步划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个组群。③图2展示了东、中、西三个地区能源投入要素占比的变化情况:(1)三个地区的能源要素投入率以2002年和2006年为节点,呈现阶段性的波动变化趋势。(2)从总体上看,除1995年出现奇异点外,东部地区能源要素投入比率明显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3)2006年以前,东部地区能源要素投入比率呈现U型的变化,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在波动中上升,且东部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出现“先扩大,后收敛”的态势。(4)2006年之后,三大地区的能源要素投入比率持续下降,西部和中部地区变化趋势相似,但是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加大。(二)省级层面的实证回归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坤明;方丽婷;;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面板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11期
2 赵新刚;刘平阔;;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4年06期
3 刘固望;闫强;;中国省际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技术[J];中国矿业;2016年S1期
4 高翔宇;孙纪国;;推力室多孔面板发汗冷却试验研究[J];火箭推进;2011年05期
5 李屾;;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16年26期
6 周恒;石时;刘洪涛;;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能源强度演变区域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3期
7 田涛;;中国能源消费收入弹性再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李根;黄辉;程逸飞;;我国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1980-2011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协整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年02期
9 刘晓红;江可申;;能源强度、交通压力与雾霾污染——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J];系统管理学报;2019年06期
10 李玉婷;孟翡;刘祥艳;;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轨迹及原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烽;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耗回弹效应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2 陈杰;我国新能源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秀晶;基于面板数据DEA方法的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企业效率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范文潮;我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3 田文军;中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收剑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兰江;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行业能源反弹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葛颂;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
6 李鑫;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杜代云;印度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动态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9年
8 范吉成;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技术进步与能源强度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9 余新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转移对区域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10 张源峰;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强度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本文编号:2843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84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