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中联重科的绩效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21:5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这对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概念作出了更加细化的表述,自此混合所有制改革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并被确定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4年国务院国资委将中联重科评为“中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样本”,倡导其他企业学习借鉴,这反映出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典型性,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本文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中联重科的绩效影响”作为核心研究内容,主要回答两个子问题:(1)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提升了中联重科的绩效;(2)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中联重科绩效的内在机理是什么。本文首先对工程机械行业和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进行了梳理,作为后续分析的基础;然后依托杜邦分析体系,通过对核心绩效指标ROE的分析回答第一个子问题,接着对杜邦体系第二层、第三层指标进行分析探究ROE提升的驱动力,一方面进一步确定改革对哪些基础绩效指标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为后续影响机理的探究提供思考方向;最后通过中联重科自身纵向对比和与相似企业横向对比,从公司治理、企业投资行为和企业融资行为三方面探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中联重科绩效的内在机理,回答第二个子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是:(1)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了中联重科的整体绩效指标ROE,并且ROE表现更加优于同行业未改革国企的水平,中联重科ROE的提升并未以高杠杆为代价,得益于改革后盈利能力得到提升,但资产周转能力未得到提升。(2)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中联重科绩效的内在机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了公司治理,为正确的投、融资决策奠定了基础;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帮助企业进行并购投资,并购后中联重科盈利能力得到提升;上市改革方式扭转了中联重科的高负债局面,并募集了发展资金,改革后中联重科股权融资偏好增强、股权融资的便利性增强,稳定了财务杠杆。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一方面能够为后续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在改革路径选择、改革后公司的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案例有助于增强其他国企的改革信心,助力政府国企改革工作的推进。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271;F426.4;F406.7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价值和本文创新
1.4 本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2 文献回顾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2.2 混合所有制与企业绩效
2.3 概括性评价
3 理论基础
3.1 产权理论
3.2 超产权理论
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4 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
4.1 工程机械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
4.1.1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基本情况
4.1.2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
4.2 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总体情况
4.2.1 中联重科基本情况介绍
4.2.2 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股权变化
4.2.3 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
4.3 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历程
4.3.1 引入财务投资者
4.3.2 引入战略投资者
4.3.3 引入管理层持股
4.3.4 引入国际性资本
4.3.5 改革具体历程小结
5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中联重科的绩效影响分析
5.1 绩效指标处理方法
5.2 绩效影响杜邦分析
5.2.1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5.2.2 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分析
5.2.3 总资产周转率和营业净利率分析
5.3 绩效影响小结
6 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中联重科绩效的机理分析
6.1 对比企业简介
6.1.1 对比企业选择依据
6.1.2 对比企业基本情况
6.2 优化治理结构
6.2.1 董事会构成更加合理
6.2.2 独立董事参与度提升
6.2.3 监事会监督动机增强
6.3 助力企业投资
6.3.1 中联重科和对比企业收益水平比较
6.3.2 战略投资者辅佐中联重科并购投资
6.3.3 并购投资提升中联重科的收益能力
6.3.4 中联重科和对比企业创收方式差异
6.4 支持企业融资
6.4.1 中联重科和对比企业负债水平比较
6.4.2 港股上市扭转中联重科高负债局面
6.4.3 战略投资者成为中联重科资金源泉
6.4.4 中联重科和对比企业融资方式差异
6.5 影响机理小结
7 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本文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2241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271;F426.4;F406.7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价值和本文创新
1.4 本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2 文献回顾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2.2 混合所有制与企业绩效
2.3 概括性评价
3 理论基础
3.1 产权理论
3.2 超产权理论
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4 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
4.1 工程机械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
4.1.1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基本情况
4.1.2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
4.2 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总体情况
4.2.1 中联重科基本情况介绍
4.2.2 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股权变化
4.2.3 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
4.3 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历程
4.3.1 引入财务投资者
4.3.2 引入战略投资者
4.3.3 引入管理层持股
4.3.4 引入国际性资本
4.3.5 改革具体历程小结
5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中联重科的绩效影响分析
5.1 绩效指标处理方法
5.2 绩效影响杜邦分析
5.2.1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5.2.2 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分析
5.2.3 总资产周转率和营业净利率分析
5.3 绩效影响小结
6 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中联重科绩效的机理分析
6.1 对比企业简介
6.1.1 对比企业选择依据
6.1.2 对比企业基本情况
6.2 优化治理结构
6.2.1 董事会构成更加合理
6.2.2 独立董事参与度提升
6.2.3 监事会监督动机增强
6.3 助力企业投资
6.3.1 中联重科和对比企业收益水平比较
6.3.2 战略投资者辅佐中联重科并购投资
6.3.3 并购投资提升中联重科的收益能力
6.3.4 中联重科和对比企业创收方式差异
6.4 支持企业融资
6.4.1 中联重科和对比企业负债水平比较
6.4.2 港股上市扭转中联重科高负债局面
6.4.3 战略投资者成为中联重科资金源泉
6.4.4 中联重科和对比企业融资方式差异
6.5 影响机理小结
7 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本文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露;杨红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联合重组与公司治理——基于中国建材集团的案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10期
2 王惠卿;;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绩效及其波动的影响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3 苏剑;杨振玲;;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效率研究[J];企业经济;2015年08期
4 刘震;张祎嵩;;基于案例研究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5年08期
5 邹颖;汪平;张丽敏;;股权激励、控股股东与股权资本成本[J];经济管理;2015年06期
6 杨红英;童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内部治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5期
7 李文贵;余明桂;;民营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与企业创新[J];管理世界;2015年04期
8 杜媛;孙莹;王苑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资本管理创新和营运资金管理发展——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回顾及2014年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2015年01期
9 蒋建湘;;委托代理视角下国企公司治理的改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10 陈林;唐杨柳;;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基于早期国企产权改革大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4年11期
本文编号:2872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87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