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霍邱矿业经济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23:01
   文章在对矿业经济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基于易损性、敏感性、稳定性和弹性等适应性要素,构建了霍邱矿业经济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而利用递阶多层次评价方法对霍邱矿业经济区2008—2012年的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霍邱矿业经济区的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指数由0.158 5提升至0.175 9,产业生态适应能力逐渐增强,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降低。其中资源环境子系统的适应能力显著增强,但产业系统内部仍存在敏感性高、易损性强、稳定性差的问题。基于上述结论,进一步提出了增强霍邱矿业经济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对策建议。
【文章目录】:
1 矿业经济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内涵
2 研究区概况
    2.1 产业系统现状
    2.2 资源环境系统现状
3 研究方法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 指标赋值方法与计算过程
        3.2.1 层次分析法(AHP)
        3.2.2 熵值法
            1)数据标准化。
            2)指标信息熵值e和信息效用值d。
            3)评价指标权重。
    3.3 评价模型
    3.4 数据来源
4计算结果分析
    4.1 产业生态系统适应能力分析
    4.2 产业子系统适应能力分析
    4.3 资源环境子系统适应能力分析
5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敏;王书肖;段雷;;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北京市和房山区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6期

2 史培军;王静爱;陈婧;叶涛;周洪建;;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趋向——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透视[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3 刘刚;沈镭;;1951~2004年西藏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机理[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4 仇方道;佟连军;姜萌;;东北地区矿业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J];地理研究;2011年02期

5 方一平;秦大河;丁永建;;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综述——现状与趋向[J];干旱区研究;2009年03期

6 郭锐利;郑钦玉;刘娟;李美荣;;基于熵值法和GM(1,1)模型的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6期

7 王凯;周进生;郭艳芳;;我国矿业经济区划分方案初探[J];中国矿业;2011年01期

8 徐贻赣;吴淦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特征与产业优化[J];资源与产业;2012年05期

9 柯文岚;沙景华;闫晶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鄂尔多斯市生态经济系统均衡发展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仇方道;东北地区矿业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iciency of Gansu Province since the Star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0期

2 刘春红;刘邵权;苏春江;杨钟贤;;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环境承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3 郭宁;李新;;基于SSM的滨州市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4 吉亚辉;祝凤文;;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5 张贤芳;舒强;张丽蓉;;我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能力空间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6 杨伟伟;雷冬梅;徐晓勇;;矿区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7 高瑾;;我国农业保险业的SCP范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8 丁晓静;王耕;;基于AHP和熵值法的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2期

9 边莉;;理性认识非价格竞争[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10 杨凤翔;;包头工业结构发展阶段的划分[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新华;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蔡敏;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中国煤层气产业规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曾桂忠;球磨机装补球方法体系研究与精确化装补球软件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郑洪涛;河南省地质勘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孟庆丰;我国矿企海外矿业项目投资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刘法宪;重庆市锰矿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陶春;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姜小冉;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瑞红;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记波;浙江省优势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董红霞;旅行社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相关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杨振;我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与组织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单爱梅;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栾秀芝;基于海洋环境容量的临海产业布局优化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鲁智勇;漠河县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王磊;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永元;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陆大道;关于东北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J];北方经济;2005年04期

3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宋升佑;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郑景明,罗菊春,曾德慧;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史培军,张淑英,潘耀忠,王静爱,洪世奇,沈培平,朱文泉,叶涛;生态资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张弢,李微;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3期

7 于凯生;佟光霁;;东北资源型城市(地区)产业竞争力提升浅析[J];商业研究;2006年22期

8 罗吉;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刘伟;鞠美庭;于敬磊;李智;;天津市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6期

10 杨建新,王如松;产业生态学基本理论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袁璋;我国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及调整优化方向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2 程雪婷;基于CAS理论的石油企业适应性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袁俊斌;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4 姜妮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欲非;区域产业生态化系统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楷根;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丁国勇;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艾乔;基于GIS的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柏华;;壮大矿业经济 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国土资源导刊;2008年01期

2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生态环保矿业之路——城口县大力发展矿业经济[J];决策导刊;2007年11期

3 郑桂章;;适度开发矿产资源 加快区域经济转型[J];国土资源导刊;2008年01期

4 郭书志;;运用新思路实现我省矿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J];华商;2007年15期

5 郭书志;;运用新思路实现我省矿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J];网络财富;2007年07期

6 翁春林;;我国矿业权市场存在问题初探[J];中国矿业;2008年03期

7 郑桂章;;适度开发矿产资源加快区域经济转型[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8年01期

8 钢花;;内蒙古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15期

9 曹新元;王威;;中国矿业宏观经济定量分析[J];国土资源情报;2008年02期

10 肖英青;;吉安市矿业经济发展的思考[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贻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王来峰;湖北省矿产资源经济分区及管理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宋新华;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李超峰;中国矿产资源整合与规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史憨;黑龙江黑河地区矿产资源经济与环境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王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合理性边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林小艳;黑龙江省非金属矿产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葛丽萍;低碳理念下的松桃锰矿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邹普章;西藏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浦丽静;小型矿山采矿权评估收入权益法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贾晓亮;聚类分析在我国矿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5 彭素霞;新疆吐鲁番地区矿产资源经济评价及其环境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6 孙浩;关于我国矿业权交易问题的探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2872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872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9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