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与替代效应对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的影响——以玉米和圆白菜为例
发布时间:2020-11-09 08:17
为研究中国玉米和圆白菜生产中化肥投入的需求价格弹性,化肥和劳动的替代弹性以及化肥和机械的替代弹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构造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影子替代弹性,利用2004—2016年中国主要玉米和圆白菜产区的化肥及其他要素投入与价格数据,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化肥价格、劳动价格和机械价格等各类价格变量对玉米生产中的化肥投入量具有显著影响,化肥价格变量对圆白菜生产中的化肥投入量影响显著。玉米和圆白菜生产中化肥投入的需求价格弹性均较低且将长期处于低弹性区间,圆白菜的化肥需求价格弹性整体高于玉米。玉米生产中的化肥与劳动投入存在互补关系,圆白菜生产中的化肥与劳动投入存在替代关系。玉米生产中的化肥投入和机械投入存在较强的替代关系,而圆白菜生产中的化肥投入和机械投入存在互补关系。
【部分图文】:
从化肥-机械替代弹性的总体数值看,2004—2016年玉米生产的化肥与机械投入存在较强的替代关系,而圆白菜生产则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图4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生产过程中化肥与机械投入的替代关系强度缓慢下降,但其替代弹性数值始终>0.5,说明玉米生产过程中化肥投入过量而机械投入量不足,每增加一单位机械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收益远远高于增加一单位化肥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故当农机补贴等政策导致机械价格下降时,农户会选择增加机械投入同时减少化肥投入,反之,农户会减少机械投入,重新依靠增施化肥来保证粮食产量。相应地,导致圆白菜生产过程中化肥与机械之间呈现互补关系的原因可能是:圆白菜生产作为城郊农业,其种植规模相对于水稻、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较小,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因此机械对于圆白菜生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用施肥机等辅助施肥手段进行集约化作业,作为对劳动的要素替代(1)。由此可见,政府可以通过价格政策适当减少玉米生产所使用的机械价格,并增加圆白菜生产所使用的机械价格,以减少二者的化肥投入。5 结论与政策启示
农业为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障其平稳健康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任务。世界各国农业发展历史与现实表明,施用化肥是现代农业增产效率最高且效果最显著的重要方式[1-2],对中国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3]。得益于化肥的使用,中国以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7%的土地,为约占世界总人口18%的13亿人提供粮食。如图1所示,2001—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和化肥投入量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研究进一步指出,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显著促进了中国粮食单产提高,帮助中国2004—2012年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4]。尽管化肥投入是保障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中国化肥投入近年来已远超国际标准。2014年中国的化肥投入量已经接近6 000万t,超过亚洲化肥投入总量的一半(52.75%),占同年世界化肥投入总量的30.91%,位居世界第一(见表1),平均化肥施用强度达到了565.3kg/hm2,约为亚洲平均化肥施用强度的2.5倍,为世界平均化肥施用强度的4.1倍,远远超出安全施肥国际标准(225kg/hm2)上限。已有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普遍存在的施肥过量、偏施肥和化肥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已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并导致农业土壤、江河湖泊和大气环境质量衰退[7-11](1)。这些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5年,农业部出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指出“即使化肥使用量保持平稳水平,仍然远远高于国际安全施肥标准”,强调推进化肥减施势在必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一步促进化肥减施和高效利用。上述一系列政策主张均表明,倡导化肥高效施用、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增长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主题[12]。因此,结合当前政策导向和研究现状,考察化肥投入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较于玉米,圆白菜的平均化肥需求价格弹性高,说明圆白菜的化肥投入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感,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之间的差别。经济作物生产与市场联结更加紧密,其产品价格更多由市场决定,因此,经济作物生产者对市场价格信息更敏感,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反应也更敏感。粮食作物长期以来由于国家保障粮食安全政策需求,其生产目标在于持续增产以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因此,在粮食收购保护价等政策作用下,其要素需求对市场价格变化敏感性相对较差。对比两者变动趋势可以发现,玉米的化肥需求价格弹性从2011年起呈现增长趋势,而圆白菜则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一个可能的原因是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期间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中关于粮食增长以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对玉米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4.3 要素替代弹性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76148
【部分图文】:
从化肥-机械替代弹性的总体数值看,2004—2016年玉米生产的化肥与机械投入存在较强的替代关系,而圆白菜生产则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图4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生产过程中化肥与机械投入的替代关系强度缓慢下降,但其替代弹性数值始终>0.5,说明玉米生产过程中化肥投入过量而机械投入量不足,每增加一单位机械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收益远远高于增加一单位化肥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故当农机补贴等政策导致机械价格下降时,农户会选择增加机械投入同时减少化肥投入,反之,农户会减少机械投入,重新依靠增施化肥来保证粮食产量。相应地,导致圆白菜生产过程中化肥与机械之间呈现互补关系的原因可能是:圆白菜生产作为城郊农业,其种植规模相对于水稻、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较小,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因此机械对于圆白菜生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用施肥机等辅助施肥手段进行集约化作业,作为对劳动的要素替代(1)。由此可见,政府可以通过价格政策适当减少玉米生产所使用的机械价格,并增加圆白菜生产所使用的机械价格,以减少二者的化肥投入。5 结论与政策启示
农业为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障其平稳健康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任务。世界各国农业发展历史与现实表明,施用化肥是现代农业增产效率最高且效果最显著的重要方式[1-2],对中国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3]。得益于化肥的使用,中国以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7%的土地,为约占世界总人口18%的13亿人提供粮食。如图1所示,2001—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和化肥投入量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研究进一步指出,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显著促进了中国粮食单产提高,帮助中国2004—2012年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4]。尽管化肥投入是保障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中国化肥投入近年来已远超国际标准。2014年中国的化肥投入量已经接近6 000万t,超过亚洲化肥投入总量的一半(52.75%),占同年世界化肥投入总量的30.91%,位居世界第一(见表1),平均化肥施用强度达到了565.3kg/hm2,约为亚洲平均化肥施用强度的2.5倍,为世界平均化肥施用强度的4.1倍,远远超出安全施肥国际标准(225kg/hm2)上限。已有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普遍存在的施肥过量、偏施肥和化肥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已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并导致农业土壤、江河湖泊和大气环境质量衰退[7-11](1)。这些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5年,农业部出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指出“即使化肥使用量保持平稳水平,仍然远远高于国际安全施肥标准”,强调推进化肥减施势在必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一步促进化肥减施和高效利用。上述一系列政策主张均表明,倡导化肥高效施用、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增长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主题[12]。因此,结合当前政策导向和研究现状,考察化肥投入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较于玉米,圆白菜的平均化肥需求价格弹性高,说明圆白菜的化肥投入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感,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之间的差别。经济作物生产与市场联结更加紧密,其产品价格更多由市场决定,因此,经济作物生产者对市场价格信息更敏感,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反应也更敏感。粮食作物长期以来由于国家保障粮食安全政策需求,其生产目标在于持续增产以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因此,在粮食收购保护价等政策作用下,其要素需求对市场价格变化敏感性相对较差。对比两者变动趋势可以发现,玉米的化肥需求价格弹性从2011年起呈现增长趋势,而圆白菜则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一个可能的原因是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期间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中关于粮食增长以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对玉米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4.3 要素替代弹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强;蒲晨曦;王珧;王荣;彭有幸;;化肥投入效率测度及归因——来自20个玉米生产省份的面板证据[J];资源科学;2018年07期
2 黄甬穗;;关于需求价格弹性的探讨[J];市场论坛;2007年09期
3 张海涛;;简析需求价格弹性对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J];职业时空;2006年21期
4 许教雄;;试论需求价格弹性——与夏光仁、车礼同志商榷之二[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5 陈杨林;软署芬;;我国居民消费跨期替代弹性与储蓄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02期
6 顾六宝,肖红叶;中国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两种统计估算方法[J];统计研究;2004年09期
7 李惠敏;;需求价格弹性分析在价格决策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8期
8 赵平;胡松;裘晓东;;品牌需求价格弹性与市场份额的关系——对国内彩电行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03期
9 刘先忠,胡适耕,刘金山;消费的跨时替代弹性与经济增长[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陈梦曦;田澎;李相勇;;我国民航客运需求价格弹性实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静;基于消费者跨期选择的河北省最优消费路径分析[D];河北大学;2007年
2 袁俊;上海市住房市场需求弹性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金晓云;资本与土地替代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6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87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