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入园率视角下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2-11 23:55
  本文以全国化工产业密集区——长三角地区为例,基于规模以上中国工业企业详细数据,从化工企业入园率的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均值中心、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及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分析并揭示了1998—2013年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3年长三角地区化工企业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入园率由6.19%提升到36.98%;化工企业"西北-东南"方向分布明显,且近似呈"先东南,后西北"的路径迁移规律,较之全部企业,入园企业具有更高的离散度、更大的迁移幅度,入园企业与全部企业逐步由空间失配演变为空间匹配;中心集聚与外围扩散态势并存,发育并逐渐形成了环太湖集聚区、沿杭州湾集聚区、沿长江密集带及沿海密集带四大化工产业集聚片区,化工产业的区域空间结构趋于复杂化、有序化与稳定化;地级尺度上化工企业入园率不断提升,2003年与2013年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热点区逐渐由浙江东南转移到苏皖北部,冷点区从安徽北部迁移到浙江西北,基本完成了空间格局上的对称反转变换,但化工企业入园率与空间密度分布一直处于错配失衡状态。通过结合化工产业特性与长三角区域特征,定性探讨了长三角...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20,3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入园率视角下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长三角地区化工企业均值中心与标准差椭圆分析

密度图,化工,密度,企业


如图4e~图4h所示,尽管长三角地区入园化工企业与全部化工企业总体上空间匹配,但两者在规模与形态上迥然相异,依托于化工“开发区”或“园区”,如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及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入园化工企业呈高密度且小范围的极核形态,除上海-苏锡常形成串珠状集聚带,其他地区多以孤立的高密度极核形态分布。1998年入园化工企业在上海、杭州、温州发育了三个低密度核心,且范围相对较小;2003年上述低密度核心不断发育,其中温州扩张明显,并在扬州-镇江、上海-南通、上海-苏州等交界形成了若干中心;2008年扩张剧烈,并于苏南、以及苏北的徐州、连云港、盐城形成高密度核心;2013年持续发育并向内地扩散,安徽的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迅速发展。入园化工企业的核密度清晰地刻画了化工园区的位置、范围及等级分布状况,对理解和认识化工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3.4 空间关联特征

时空图,化工,时空,聚类


如图5所示,地级尺度LISA聚类揭示局部地区是否存在化工企业入园率高值(或低值)集聚状况,1998年入园率的热点区(即高-高地区)分布在浙江的杭州、绍兴、台州,但入园率较低且均未达到20%,而冷点区(即低-低地区)则为皖北的宿州、淮北、蚌埠、亳州、阜阳。2003年地区入园率的提升使得热点区逐渐向浙东南沿海扩展,包括绍兴、金华、丽水、台州、温州,此时,温州入园率最高并超过50%,冷点区的数量略有增加,集中于长三角西北,入园率水平较低不足10%。伴随着产业的快速集聚、扩散及转移,2008年长三角北部的入园率明显提升,苏北成为新热点区,但范围有限,仅连云港、淮安,而冷点区则转移到无锡、湖州。2013年苏北、皖南成为稳定热点区,入园率高达到50%以上,热点区与冷点区同时扩大,并逐步完成了空间上的对称反转变换,基本形成苏皖北部热点区,包括连云港、宿迁、淮安、滁州等市,以及浙江西北冷点区,覆盖湖州、杭州、绍兴、金华、衢州等市。4 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沿江地区化工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J]. 邹辉,段学军.  地理研究. 2019(04)
[2]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探索[J]. 方创琳,王振波,刘海猛.  地理学报. 2019(04)
[3]中国化工产业园区化的驱动机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的博弈论分析[J]. 杨挺,任旭东,赵畅,石磊,任亚楠,王国红.  中国环境管理. 2019(01)
[4]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J]. 黄贤金.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5]环境规制、地方保护与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J]. 田光辉,苗长虹,胡志强,苗健铭.  地理学报. 2018(10)
[6]浙江省制造业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张杰,唐根年.  地理科学. 2018(07)
[7]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研究——现状、机制与路径[J]. 田超,王磊.  世界地理研究. 2016(03)
[8]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地理分布研究[J]. 周沂,贺灿飞,刘颖.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7)
[9]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格局演化及产业特征[J]. 高超,金凤君.  地理学报. 2015(02)
[10]环境管制对珠江三角洲污染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J]. 沈静,向澄,符文颖.  地理科学. 2014(06)

博士论文
[1]中国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研究[D]. 刘玮.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化学工业布局与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D]. 杨屹.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29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029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