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协调性分析——以粤苏鄂辽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17 21:05
以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搜集粤苏鄂辽4地省级层面的政策文献,综合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和政策内容分析方法,开展基于政策发文单位的政策外部属性分析,以及政策工具和产业价值链的政策内容挖掘,刻画地方政府政策在3个维度上的协调性及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而为政策改进提供建议。结果发现,目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中,基础政策数量偏少;过于依赖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对需求型政策工具有所忽视;政策作用集中在研发、投资、生产环节,缺乏针对消费环节的政策。构建的三维研究框架可为分析公共政策的协调性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对政府部门补齐政策短板、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政策启示作用。
【文章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3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过程
图3 给出了4省份制造业相关政策中政策工具的分布情况,4地区均表现出供给层面和环境层面政策工具过溢,而需求层面政策工具缺乏的失衡状况。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中,使用较频繁的是示范工程,其中江苏最高,达到7.48%,广东、湖北、辽宁分别为6.20%、5.88%、2.94%;海外机构管理这一政策工具,辽宁和江苏使用较多,达到8.82%和6.54%,广东、湖北使用较少,均不足5%;政府采购、消费端补贴两种工具使用更少,辽宁甚至出现缺失的情况。从海外机构管理工具使用看,4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辽宁对该工具的使用最为频繁,有9份政策文件涉及到这一工具,可以看出辽宁对于制造企业对外开放格外关注。辽宁对于企业扩大开放的支持与目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有关,扩大企业对外开放是实现东北振兴的重要举措,从一定程度上讲,辽宁经济发展空间取决于对外开放程度。图3 粤苏鄂辽4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中政策工具分布
在产业价值链维度对政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见图4),广东、江苏、湖北、辽宁制造业政策在产业价值链4个环节存在明显失衡,90%以上的政策集中在研发、投资和生产环节,而消费环节的政策几乎没有。针对研发、投资、生产3个环节的政策数量比较接近,表明4地区政府对于上述3个环节较为重视,而对消费环节的干预程度不足。这说明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是围绕产业价值链前端的,其主要目的在于优先进行供给侧改革。此外,由于用户需求的特殊化与多样化,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研发、投资和生产政策在该维度下占主导地位。目前,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存在生产与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产品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导致购买力外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通过增加产品有效供给,建立多元供给体系,满足公众多样化消费需求,不仅能够扩大市场份额,而且能够倒逼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从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因此,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建立需求导向的产品供应机制。3.4 政策工具与产业价值链交叉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其协调性[J]. 梅姝娥,仲伟俊. 科技管理研究. 2016(15)
[2]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 黄群慧,贺俊.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6)
[3]创新政策如何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于政策工具与创新价值链的政策文本分析[J]. 谢青,田志龙.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06)
[4]政策文献量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的新方向[J]. 黄萃,任弢,张剑. 公共管理学报. 2015(02)
[5]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科技创新政策协同研究[J]. 汪涛,谢宁宁. 技术经济. 2013(09)
[6]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机制解剖[J]. 韩红丽,刘晓君,李玲燕.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02)
[7]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风能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 黄萃,苏竣,施丽萍,程啸天. 科学学研究. 2011(06)
[8]价值链各环节市场结构对利润分布的影响——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价值链为例[J]. 文嫮,张生丛. 中国工业经济. 2009(05)
[9]科技价值链及创新主体链接模式[J]. 黄钢,徐玖平,李颖. 中国软科学. 2006(06)
[10]产业价值链:价值战略的创新形式[J]. 杜义飞,李仕明. 科学学研究. 2004(05)
本文编号:3038539
【文章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3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过程
图3 给出了4省份制造业相关政策中政策工具的分布情况,4地区均表现出供给层面和环境层面政策工具过溢,而需求层面政策工具缺乏的失衡状况。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中,使用较频繁的是示范工程,其中江苏最高,达到7.48%,广东、湖北、辽宁分别为6.20%、5.88%、2.94%;海外机构管理这一政策工具,辽宁和江苏使用较多,达到8.82%和6.54%,广东、湖北使用较少,均不足5%;政府采购、消费端补贴两种工具使用更少,辽宁甚至出现缺失的情况。从海外机构管理工具使用看,4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辽宁对该工具的使用最为频繁,有9份政策文件涉及到这一工具,可以看出辽宁对于制造企业对外开放格外关注。辽宁对于企业扩大开放的支持与目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有关,扩大企业对外开放是实现东北振兴的重要举措,从一定程度上讲,辽宁经济发展空间取决于对外开放程度。图3 粤苏鄂辽4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中政策工具分布
在产业价值链维度对政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见图4),广东、江苏、湖北、辽宁制造业政策在产业价值链4个环节存在明显失衡,90%以上的政策集中在研发、投资和生产环节,而消费环节的政策几乎没有。针对研发、投资、生产3个环节的政策数量比较接近,表明4地区政府对于上述3个环节较为重视,而对消费环节的干预程度不足。这说明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是围绕产业价值链前端的,其主要目的在于优先进行供给侧改革。此外,由于用户需求的特殊化与多样化,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研发、投资和生产政策在该维度下占主导地位。目前,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存在生产与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产品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导致购买力外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通过增加产品有效供给,建立多元供给体系,满足公众多样化消费需求,不仅能够扩大市场份额,而且能够倒逼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从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因此,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建立需求导向的产品供应机制。3.4 政策工具与产业价值链交叉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其协调性[J]. 梅姝娥,仲伟俊. 科技管理研究. 2016(15)
[2]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 黄群慧,贺俊.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6)
[3]创新政策如何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于政策工具与创新价值链的政策文本分析[J]. 谢青,田志龙.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06)
[4]政策文献量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的新方向[J]. 黄萃,任弢,张剑. 公共管理学报. 2015(02)
[5]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科技创新政策协同研究[J]. 汪涛,谢宁宁. 技术经济. 2013(09)
[6]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机制解剖[J]. 韩红丽,刘晓君,李玲燕.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02)
[7]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风能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 黄萃,苏竣,施丽萍,程啸天. 科学学研究. 2011(06)
[8]价值链各环节市场结构对利润分布的影响——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价值链为例[J]. 文嫮,张生丛. 中国工业经济. 2009(05)
[9]科技价值链及创新主体链接模式[J]. 黄钢,徐玖平,李颖. 中国软科学. 2006(06)
[10]产业价值链:价值战略的创新形式[J]. 杜义飞,李仕明. 科学学研究. 2004(05)
本文编号:3038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038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