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行业经济与资源环境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5 19:43
该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及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2002至2015年期间中国化工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以及这期间中国化工行业产生的环境影响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化工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拉动作用高于各行业的平均值,国民经济发展对化工行业的依赖程度超过其余所有行业。中国化工行业的生产活动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和所产生的工业二氧化硫中,有超过75%隐含在其他行业的最终产品当中,并且该比例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缓慢上升。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60(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2012年中国化工行业影响力系数与其他行业的比较
利用类似的方法, 可以计算出各年份中国化工行业的感应度系数, 从而定量地描述国民经济发展对化工行业的需求与依赖程度及其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 表1展示了2002至2015年期间中国化工行业的感应度系数的变化。 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化工行业的感应度系数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所处的地位, 图2以2012年为例将中国化工行业的感应度系数与其余41个行业的感应度系数进行了对比, 而2002、 2007和2015年各行业的感应度系数分布情况与2012年类似。 可以看出, 化工行业在2002、 2007、 2012和2015年的感应度系数在所有42个行业中的排名均为第1名, 表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化工行业的依赖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行业。 该结果与文[3]的结论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本研究所采用的Leontief逆矩阵剔除了进口产品的影响。 此外, 化工行业的感应度系数总体上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 表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化工行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化工行业对于经济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2.2 中国化工行业基于生产端和需求端的资源环境影响
从基于生产端的视角来看, 中国化工行业的生产活动产生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是较为显著的。 在2012年, 基于生产端的化工行业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占全国化石能源消耗量的比例达到了14%, 化工行业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6.6%。 但是, 从基于最终需求端的角度可以发现, 化工行业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作下游行业的生产原料, 因此由化工行业的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会有相当大一部分隐含在其下游行业的最终产品当中。 图3a和3b分别展示了2002至2015年期间中国化工行业隐含化石能源消耗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在不同行业的最终产品当中的分配情况。 可以发现, 在2002年至2015年期间, 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和排放的工业二氧化硫有很大一部分隐含在除化工行业外的制造业、 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最终产品或服务之中。 在2012年, 中国化工行业的隐含化石能源消耗在其他制造业、 建筑业和服务业中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7%、 18%和20%, 即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所消耗的化石能源中有3/4左右隐含在非化工行业的最终产品之中。 化工行业的隐含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在各行业最终产品或服务中的分配也具有类似结果。 上述结果表明, 中国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和产生的工业二氧化硫中, 有一大部分是为了生产其他行业的最终产品或服务, 因此有必要促进公众了解化工行业产生的环境影响大部分隐含在其他行业的最终产品中这一事实, 使公众对于化工行业的环境问题有更加客观系统的认识。 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时, 除了基于“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之外, 也应当兼顾“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 考虑到生产相应的最终产品的其他制造业、 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的环境责任。此外, 其他行业的最终产品中隐含的化工行业的化石能源消耗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比例在逐年缓慢升高。 仍以化石能源消耗为例, 2002、 2007、 2012和2015年中国化工行业的隐含化石能源消耗在其他行业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5%、 75%、 78%和81%。 这一结果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其他行业的生产活动对化工行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基于这一点而言, 提高其他行业的生产活动对化工行业所生产的生产原料的利用效率, 可以间接地降低化工行业的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RIO对铁矿石开采生态补偿新机制的探讨[J]. 张霄阳,陈定江,朱兵,余亚东. 中国环境科学. 2016(11)
[2]基于发达国家比较的中国能源消费峰值预测[J]. 马丽,刘立涛. 地理科学. 2016(07)
[3]化学工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化肥和煤化工行业的分析[J]. 胡山鹰,陈定江,金涌,朱兵,马淑杰,宋晓旭,陈志国. 化工学报. 2014(07)
[4]中国国际贸易中隐含能的分析[J]. 罗思平,王灿,陈吉宁.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5]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J].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许宪春,齐舒畅,杨翠红,赵同录. 统计研究. 2006(11)
博士论文
[1]现代煤化工的碳排放及其对经济性影响研究[D]. 张媛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
本文编号:3302652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60(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2012年中国化工行业影响力系数与其他行业的比较
利用类似的方法, 可以计算出各年份中国化工行业的感应度系数, 从而定量地描述国民经济发展对化工行业的需求与依赖程度及其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 表1展示了2002至2015年期间中国化工行业的感应度系数的变化。 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化工行业的感应度系数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所处的地位, 图2以2012年为例将中国化工行业的感应度系数与其余41个行业的感应度系数进行了对比, 而2002、 2007和2015年各行业的感应度系数分布情况与2012年类似。 可以看出, 化工行业在2002、 2007、 2012和2015年的感应度系数在所有42个行业中的排名均为第1名, 表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化工行业的依赖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行业。 该结果与文[3]的结论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本研究所采用的Leontief逆矩阵剔除了进口产品的影响。 此外, 化工行业的感应度系数总体上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 表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化工行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化工行业对于经济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2.2 中国化工行业基于生产端和需求端的资源环境影响
从基于生产端的视角来看, 中国化工行业的生产活动产生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是较为显著的。 在2012年, 基于生产端的化工行业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占全国化石能源消耗量的比例达到了14%, 化工行业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6.6%。 但是, 从基于最终需求端的角度可以发现, 化工行业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作下游行业的生产原料, 因此由化工行业的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会有相当大一部分隐含在其下游行业的最终产品当中。 图3a和3b分别展示了2002至2015年期间中国化工行业隐含化石能源消耗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在不同行业的最终产品当中的分配情况。 可以发现, 在2002年至2015年期间, 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和排放的工业二氧化硫有很大一部分隐含在除化工行业外的制造业、 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最终产品或服务之中。 在2012年, 中国化工行业的隐含化石能源消耗在其他制造业、 建筑业和服务业中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7%、 18%和20%, 即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所消耗的化石能源中有3/4左右隐含在非化工行业的最终产品之中。 化工行业的隐含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在各行业最终产品或服务中的分配也具有类似结果。 上述结果表明, 中国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和产生的工业二氧化硫中, 有一大部分是为了生产其他行业的最终产品或服务, 因此有必要促进公众了解化工行业产生的环境影响大部分隐含在其他行业的最终产品中这一事实, 使公众对于化工行业的环境问题有更加客观系统的认识。 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时, 除了基于“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之外, 也应当兼顾“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 考虑到生产相应的最终产品的其他制造业、 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的环境责任。此外, 其他行业的最终产品中隐含的化工行业的化石能源消耗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比例在逐年缓慢升高。 仍以化石能源消耗为例, 2002、 2007、 2012和2015年中国化工行业的隐含化石能源消耗在其他行业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5%、 75%、 78%和81%。 这一结果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其他行业的生产活动对化工行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基于这一点而言, 提高其他行业的生产活动对化工行业所生产的生产原料的利用效率, 可以间接地降低化工行业的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RIO对铁矿石开采生态补偿新机制的探讨[J]. 张霄阳,陈定江,朱兵,余亚东. 中国环境科学. 2016(11)
[2]基于发达国家比较的中国能源消费峰值预测[J]. 马丽,刘立涛. 地理科学. 2016(07)
[3]化学工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化肥和煤化工行业的分析[J]. 胡山鹰,陈定江,金涌,朱兵,马淑杰,宋晓旭,陈志国. 化工学报. 2014(07)
[4]中国国际贸易中隐含能的分析[J]. 罗思平,王灿,陈吉宁.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5]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J].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许宪春,齐舒畅,杨翠红,赵同录. 统计研究. 2006(11)
博士论文
[1]现代煤化工的碳排放及其对经济性影响研究[D]. 张媛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
本文编号:3302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30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