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高碳制造业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发布时间:2021-08-23 14:20
  中国高碳制造业碳排放研究有助于推进中国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中国省域制造业能源消费数据,利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2006—2015年间中国30个省(市、区)(除港澳台、西藏外)高碳制造业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除北京和上海外,其他省域高碳制造业碳排放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碳排放"热点区"集聚在渤海湾、华北平原等区域;②高碳制造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以及空间溢出效应;③经济规模扩大是造成高碳制造业碳排放量增加的首要因素,而产业结构调整是造成其碳排放减少的重要因素;④资源禀赋水平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强会促进高碳制造业碳排放的正向空间溢出,导致邻省碳排放增加,而技术水平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度提高、外商投资增加,则有利于邻省高碳制造业碳排放减少。因而,在高碳制造业碳减排过程中,各省应突破省域界限,形成联动协调机制,通过优势互补、打破技术创新瓶颈,突破原有认知锁定,解锁不合理产业政策,在完成碳减排目标的同时实现整个工业绿色化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资源科学. 2020,42(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中国高碳制造业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高碳制造业碳排放空间分布图

散点图,碳排放,制造业,散点图


为进一步明晰中国省域高碳制造业碳排放局部空间关联特征,借助ArcGis空间统计工具分析2006、2015年高碳制造业碳排放局部空间集聚特征。高碳制造业碳排放“H-H”(高-高)集聚效应显著,且集聚区呈现由华北平原向渤海湾逐渐演变的趋势(图3)。集聚省域由山西、河北、河南以及山东演变为辽宁、河北、河南与山东。10间,辽宁省高碳制造业碳增量超过0.84×108 t,较之山西,辽宁高碳制造业碳排放“热区”地位愈加凸显。高碳制造业碳排放“L-L”(低-低)区2006年集聚于西北部的新疆、甘肃2省,集聚趋势则不断降低,这表明高碳制造业碳排放较低的省域对邻省的碳减排并未造成太大影响。高碳制造业碳排放“L-H”(低-高)区一直呈现以北京为低值中心的外围高值省域环绕,10年间,北京一直为高碳制造业碳排放“凹陷区”,而其周边省域均是在较高碳排放的基础上呈现较高碳增量。高碳制造业碳排放“H-L”(高-低)区省域集聚现象不显著,仅有西部的四川碳排放较之邻接省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图3 高碳制造业碳排放局部空间集聚Lisa图

散点图,碳排放,制造业,空间


高碳制造业碳排放局部空间集聚Lisa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与通信技术是否降低了企业能源消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的证据[J]. 张三峰,魏下海.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2)
[2]中部六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刘玉珂,金声甜.  经济地理. 2019(01)
[3]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J]. 邵帅,张可,豆建民.  管理世界. 2019(01)
[4]空间外溢与金融发展的俱乐部趋同: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 周迪,钟绍军.  管理评论. 2018(09)
[5]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地区制造业转移的影响[J]. 陈国生,张亨溢,赵立平,魏晓博,罗娇霞.  经济地理. 2018(09)
[6]基于IPAT-LMDI扩展模型的日本家庭碳排放因素分析及启示[J]. 胡振,何晶晶,王玥.  资源科学. 2018(09)
[7]中国省域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机理时空演变分析[J]. 崔盼盼,张艳平,张丽君,孙莹莹,郑智成,王伟,徐晓霞.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5)
[8]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J]. 王少剑,苏泳娴,赵亚博.  地理学报. 2018(03)
[9]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解析[J]. 刘海猛,方创琳,黄解军,朱向东,周艺,王振波,张蔷.  地理学报. 2018(01)
[10]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的区域分异与环境效应[J]. 石敏俊,逄瑞,郑丹,杨晶.  经济地理. 2017(10)



本文编号:3358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358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7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