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考虑多元主体利益均衡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19 11:27
  制定公平合理的电力管线进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有偿使用费分摊方法,对于提高电力管线的入廊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考虑多元主体利益均衡的离差最小化法来建立电力管线入廊的费用分摊模型,对各管线单位的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进行分摊。该费用分摊模型以各管线的占用空间、直埋成本和直埋运维成本为比例因子,所有管线单位对费用分摊结果的满意程度为群体满意度因子,综合考虑各管线单位的分摊意愿和独立第三方的评价意见来平衡电力企业与其他管线单位间的利益诉求。最后,以某市的综合管廊案例进行验证,算例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44(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考虑多元主体利益均衡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


电力管线入廊的费用分摊模型流程

利益均衡,费用,管线


采用提出的考虑多元主体利益均衡的离差最小化法的费用分摊模型,得到最终的入廊费分摊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离差最小化法综合考虑了3种分摊角度及管线单位的意愿得到费用分摊结果,使给水、燃气管线分摊的入廊费低于采用空间比例分摊的入廊费,说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考虑占用空间大但管线数量少、效益不高的管线单位的诉求。而电力、通信管线分摊的入廊费分别为1 036.97万元和805.76万元,虽高于采用占用空间比例分摊的入廊费,但小于群体满意度法下分摊的入廊费,该结果说明离差最小化法也考虑了管线数量多但单根管线截面积小的管线单位的入廊特点。同时所得的分摊结果还考虑了群体的满意度,力求让包括电力管线在内的各管线单位能够积极入廊。

管线,政府,单位,费用


此外,图3给出了不同政府出资比例下管线单位入廊费分摊结果。从图3可以看出,由于各管线单位可承担的入廊费有限,故政府至少得承担45.33%的综合管廊建设费用,群体满意度才大于0,从而使得各管线单位愿意入廊。随着政府承担管廊建设费用的比例上升,各管线单位需承担的入廊费用相应下降,群体满意度相应上升,提高了管线单位的入廊积极性。尤其是对电力、通信这类需承担较多入廊费的管线单位来说,其转移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到政府上。但是,考虑到政府财政有限,不可能无限提高政府的费用分摊比例,不然会损害到公众的利益,且管线入廊也获得了一定收益。因此,为了兼顾政府财政能力(公众利益)和管线单位利益,制定合理的政府费用分摊比例非常重要。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网企业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博弈对策分析[J]. 刘丽,刘士李,谢涛,朱晓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基于供电网格优化划分的中压配电网规划[J]. 明煦,王主丁,王敬宇,杨丰任,肖宝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22)
[3]基于路径描述的配电网电力廊道规划方法[J]. 徐航,董树锋,朱嘉麒,赵依.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16)
[4]Game-theoretic energy management with storage capacity optimization in smart grids[J]. Bingtuan GAO,Xiaofeng LIU,Cheng WU,Yi TANG.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 2018(04)
[5]PPP模式下地下综合管廊入廊定价激励机制研究[J]. 韦海民,刘武岩.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8(03)
[6]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费用分摊方法研究[J]. 闫继文,孟肖旭.  工程经济. 2017(08)
[7]基于两部定价法的综合管廊收费定价研究[J]. 王建波,张帅,牛发阳,彭龙镖.  建筑技术. 2017(07)
[8]考虑多种主动管理策略的配电网扩展规划[J]. 邢海军,程浩忠,杨镜非,洪绍云,杨堤,王存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23)
[9]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研究[J]. 王英.  工程造价管理. 2016(03)
[10]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经济效益研究[J]. 田强,薛国州,田建波,郑立宁.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5(S2)

硕士论文
[1]PPP模式下城市综合管廊收费定价研究[D]. 崔启明.北京建筑大学 2017
[2]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费用分摊问题研究[D]. 孟肖旭.青岛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96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596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a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