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19:54
S公司现有中压真空断路器产品无智能化配置,且都是整体式,无法满足越来越多客户提出的定制化需求。加上S公司同一功能的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类别,客户选型不便,也不利于产品管理及成本控制。S公司急需在2020年内开发出一款智能化、可定制化的中压真空断路器,以满足市场需求。在本项目的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作者将掌握的风险管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实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的目的。本篇论文采用头脑风暴法和WBS-RBS矩阵法对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进行风险识别,得到风险识别表和WBS-RBS矩阵图。通过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对已识别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计算风险优先数,对风险优先数进行降序排序。对不同影响范围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重点防范风险优先数值大于112和风险严重度值等于10的风险事件。本篇论文通过帕累托分析图,结合风险审计和风险报告的方法,对项目进行风险监控,为项目管理者进行风险应对决策提供依据,做到对项目的设计过程进行风险管理。本篇论文研究中所得到的风险识别表、WBS-RBS矩阵图、风险优先数排行表、帕累托分析图和风险报告,为S公司进行新产品开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同时也为S公...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2.1.1 风险及风险管理
2.1.2 新产品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2.1.3 风险识别
2.1.4 风险分析
2.1.5 风险应对
2.1.6 风险监控
2.2 风险管理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小结
3 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的风险识别
3.1 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工作的任务分解
3.2 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工作的风险分解
3.2.1 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风险识别
3.2.2 人员风险
3.2.3 设备风险
3.2.4 物料风险
3.2.5 零件生产工艺风险
3.2.6 测试风险
3.3 基于WBS-RBS矩阵的风险识别
3.4 小结
4 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的风险评估分析
4.1 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分析(FMEA)方法介绍
4.2 基于FMEA方法对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的风险分析
4.3 小结
5 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的风险应对
5.1 风险应对策略
5.2 S公司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5.3 S公司风险应对措施
5.4 FMEA风险优先数重新计算对比
5.5 小结
6 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的风险监控
6.1 风险监控内容
6.2 风险监控的方法和工具
6.3 S公司风险持续监控方案
6.4 小结
7 应用风险管理后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的效果评价
8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2280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2.1.1 风险及风险管理
2.1.2 新产品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2.1.3 风险识别
2.1.4 风险分析
2.1.5 风险应对
2.1.6 风险监控
2.2 风险管理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小结
3 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的风险识别
3.1 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工作的任务分解
3.2 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工作的风险分解
3.2.1 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风险识别
3.2.2 人员风险
3.2.3 设备风险
3.2.4 物料风险
3.2.5 零件生产工艺风险
3.2.6 测试风险
3.3 基于WBS-RBS矩阵的风险识别
3.4 小结
4 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的风险评估分析
4.1 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分析(FMEA)方法介绍
4.2 基于FMEA方法对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的风险分析
4.3 小结
5 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的风险应对
5.1 风险应对策略
5.2 S公司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5.3 S公司风险应对措施
5.4 FMEA风险优先数重新计算对比
5.5 小结
6 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的风险监控
6.1 风险监控内容
6.2 风险监控的方法和工具
6.3 S公司风险持续监控方案
6.4 小结
7 应用风险管理后S公司断路器产品开发设计的效果评价
8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2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76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