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区域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评价体系和模型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15:01

  本文关键词:区域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评价体系和模型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严峻的能源与环境不平衡,能源内部结构不平衡使一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只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配比达到合理状态,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指令和财政宏观政策调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比例,没有考虑到现实需求。因此,需要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关系,发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某些特征,动态调整两者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状况。通过建立专家评价体系和量化系统模型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调节方法,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达到合理的配给,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产业优势,从而建立高效、节能、低碳的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
【关键词】产业 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 评价体系 模型
【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3BJL018) 辽宁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点招标课题“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Lnskyzb05)
【分类号】:F426.2;F224
【正文快照】: 1引言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一些区域的能源结构体系不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产能浪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调整能源结构体中的产能供需平衡,常规化石能源与新型可再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柳钦;;低碳化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J];低碳世界;2011年04期

2 周宏春;吴平;;低碳背景下的中国能源战略[J];理论参考;2013年01期

3 马艳;严金强;李真;;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谭娟;陈晓春;;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影响分析[J];经济学家;2011年10期

5 程娜;;低碳经济背景下能源转型的个案分析[J];经济纵横;2011年06期

6 ;中国能源战略及政策调整新方向[J];经济视角;2011年06期

7 眭纪刚;智强;;产业结构调整期的创新与投资:以新能源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9期

8 周梦君;;从新能源战略看欧盟能源结构的调整与优化[J];电力与能源;2013年01期

9 王新新;;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及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4期

10 朱虹;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 完善能源平衡统计[J];中国能源;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国际分工的层次性与一国比较优势[J];商业研究;2005年11期

2 吕宁,迈夫;要素禀赋理论与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的比较[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3 王发明;;国外产业安全理论研究:脉络、前沿与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董树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产业特征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1期

5 罗坤;;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11期

6 李金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辨[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5期

7 顾书桂,刘颖,周勤;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1期

8 武巧珍,吕春成;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本质在于创造竞争优势[J];财贸经济;2002年06期

9 许继琴;出口商品结构理论综述[J];财贸经济;2005年11期

10 胡曙光;;克鲁格曼经济思想评述[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援朝;余文俊;;关于天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卜海;;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壁垒及其应对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鹏;高妍伶俐;;环境规制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地区三次产业部门的数据分析[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鹏;高妍伶俐;;环境规制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地区三次产业部门的数据分析[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5 赵艳敏;;美国对华“双反”案件重复计算的法律问题分析[A];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2010)——第六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2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思琦;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田园;中国木材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白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审视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瑞荣;中国肉鸡产品国际贸易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林春山;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转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崔荣伟;美国区域贸易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里亚边科—瓦列里;中国与俄罗斯经济与贸易合作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何志勇;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作用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利;我国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改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磊;出口加工企业转型的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郝丽;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吕增辉;云南省生物资源产业技术跨越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毛莹;云南烟草业技术跨越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莹;金融危机后日本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欣;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及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辉;中国贸易结构优化路径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妮;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丽;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宏;石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1期

2 朱四海;;碳减排与减排经济学[J];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3 徐大丰;;低碳经济导向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基于上海产业关联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4 马艳;严金强;李真;;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陈成文;谭娟;;税收政策与慈善事业:美国经验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6 李宏岳;陈然;;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1期

7 李文东;尹传文;;低碳经济与环境规制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3期

8 张丽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开放导报;2010年02期

9 王春法;新经济: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3期

10 鄢显俊;从技术经济范式到信息技术范式——论科技—产业革命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及转型中的作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石其;90年代东亚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齐艳玲;面向知识经济的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启示[J];现代情报;2000年04期

3 李静;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探析[J];现代企业;2000年01期

4 李纵;论扩大内需中的产业结构调整[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胡荣涛,杨光焰;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杨仁熙;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最关心什么[J];云南农业;2000年11期

7 曹日兴;信息技术与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科技月报;2000年08期

8 于洪奎;海林农场产业结构调整见成效[J];中国农垦;2000年10期

9 李霄汉;立足区域优势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年03期

10 庞跃辉;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选择[J];中国投资;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月f;;关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看法[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舒建玲;;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与企业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3 温国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对策[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4 王呈祥;董良利;白志良;田森林;王良群;李占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岑树田;;浅析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与对策[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江沛沛;;信息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玉辉;;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信贷支持效应分析[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8 王晓君;;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的和谐发展[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左学金;周冯琦;;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坚红;熊世飞;;关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闫莹莹 刘志巍;中山产业结构调整有成效[N];中山日报;2005年

2 记者 覃世默;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座谈会在桂林召开[N];广西日报;2006年

3 袁飞;正确引导农牧民消费 切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4 林明 记者  樊金钢;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N];黑龙江日报;2007年

5 沈谦 郭军;推进全省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N];陕西日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N];自贡日报;2006年

7 记者 易家凡邋通讯员 徐海鹰;南海要在东部产业结构调整中率先走一步[N];海南农垦报;2008年

8 记者 王pだ

本文编号:394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94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