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和环境绩效——基于14个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和环境绩效——基于14个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对中国的能源输出大省和能源输入大省进行了界定,运用DEA方法测度了2000-2010年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的能源消费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及节能潜力,对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的能源消费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特征进行系统归纳和比较,分析能源消费绩效形成原因,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0-2010年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的能源消费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提高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能源消费绩效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输出大省的能源消费绩效未达最优主要受规模效率制约,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能源输入大省能源消费绩效未达最优的共同制约比较明显;2能源输出大省的整体能源消费经济绩效改善落后于能源输入大省,但在环境绩效改善方面能源输出大省整体上强于能源输入大省;3技术进步是决定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能源消费绩效变化趋势的关键;4半数能源输出大省和大部分能源输入大省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基于环境产出投入冗余远高于基于经济产出投入冗余,尤其是能源输入大省。
【作者单位】: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DEA和Malmquist方法 能源输出、输入大省 能源消费经济、环境绩效 变化趋势 节能潜力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547) 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产业经济学” 湖南文理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B159)~~
【分类号】:F224;F426.2;F124
【正文快照】: 1引言中国能源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能源分布与能源消费具有“错位”的空间分异特征,区域之间需要通过能源流动不断输出或输入能源产品,能源输出和输入是满足各方能源消费需求的前提,由此衍生出能源输出大省和能源输入大省两类重要的研究单元。能源输出大省是指能源资源储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研究——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2 赵晓雷;邵帅;杨莉莉;;管理体制与中国开发区经济发展效率增长——基于Malmquist指数和GMM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8期
3 赵媛;郝丽莎;杨足膺;;江苏省能源效率空间分异特征与成因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08期
4 徐二明,高怀;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1期
5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6 肖涛;张宗益;汪锋;;我国区域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能源输入省与输出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7 庞英;李树超;周蕾;孙巍;;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区域差异——基于动态Malmquist指数的经验[J];经济地理;2008年01期
8 李治;李国平;;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7期
9 张健华;王鹏;;中国银行业广义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10 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世界经济;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呙小明;基于产业层次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金南;杨亚达;;企业竞争力的动态形成机制:动态能力视角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韩晶;;中国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李茹兰;张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对我国区际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王艳丽;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王建军;;从国际铁矿石价格博弈看我国钢铁产业整合的紧迫性[J];商业研究;2007年11期
7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8 王卓理;宋帮英;;基于DEA的煤炭效率测算及随机性趋同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9 傅晓霞;吴利学;;中国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决定机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反事实收入分布方法的分析[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10 刘重力;付斌;李慰;;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国家级开发区间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基于数据包络方法的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吗?[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郑欣;程久苗;;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贺京同;李峰;;中国地区间互作、人力资本、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5 刘勇;菅利荣;;基于灰色关联聚类的高校上市公司动态竞争力[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查冬兰;周鹏;;中国地区工业能源动态效率比较分析——考虑能源消费结构差异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方法[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何枫;魏文耀;张庆芝;;基于能耗的循环经济减量化原则下我国钢铁产业碳减排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周全;葛察忠;;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能效、污染强度排放数据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10 陈银蓉;梅昀;黎孔清;;土地利用变化、利用管理与城市碳排放研究进展与展望[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秦湘灵;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周卫民;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D];南京大学;2011年
9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钱良信;金融发展、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D];安徽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键;萝卜生产成本收益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魏景;基于模拟技术的企业横向并购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
4 房晓丹;土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基于长三角面板数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陈伟;内生增长框架下FDI对不同行业技术溢出效应比较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燕平;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荣爱兴;辽宁省城镇社会救助资金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罗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放鸣;师博;;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指数分解研究:1980-2007[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刘莉;董国亮;王云龙;蔡凤田;;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8年03期
3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4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5 张宇;蒋殿春;;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6 李世祥;成金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参数前沿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7 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研究——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8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9 许宪春;中外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评论[J];财贸经济;2003年02期
10 宣烨;周绍东;;技术创新、回报效应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祚庥 王亦楠;[N];经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小平;服务企业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3 王德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济效应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树伟;基于一般均衡(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拟与政策评价[D];清华大学;2007年
5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陶然;上海能源预测模型及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季玉华;我国交通能源需求建模及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3 杨晓敏;上海地区公共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4 骆健民;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估与发展模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马明明;公共建筑空调系统改造与节能潜力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田建华;中国交通部门能源消费与环境排放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朱佳伟;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经济效率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柏年;;关于把内蒙古建成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建议[J];西部资源;2013年06期
2 吴潭龙;;山西实施煤电并重能源输出战略浅议[J];理论探索;1993年05期
3 张汝桢,程万;大西北──中国21世纪能源输出基地[J];电网技术;1995年08期
4 ;内蒙古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保障首都 服务华北 面向全国[J];西部资源;2013年02期
5 杨继红,杨新元;略论宁夏能源输出的战略选择[J];投资研究;1996年08期
6 何明鑫;俄罗斯石油大棋局[J];商务周刊;2005年22期
7 朱君;;山西煤炭运输业酝酿新格局[J];专用汽车;2013年05期
8 张义学;一个能源输出大县的伤痛[J];新西部;2004年06期
9 李春燕;坑口发电 山西改变能源输出的模式[J];今日山西;2005年05期
10 杨伯显;;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访秦皇岛港[J];经济工作通讯;199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能北方公司积极成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践行者[A];《电站信息》2013年第08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琼杰;我国应加大对宁夏能源输出区污染治理的投入[N];中国矿业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戴宏 苏海峰 李永桃;清洁能源输出基地[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3 李果;新疆新增能源输出大通道[N];西部时报;2013年
4 姜志山;坚持清洁发展 推进能源输出[N];中国电力报;2013年
5 记者 张燕青;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再提速[N];包头日报;2013年
6 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 能源开发局局长 李杰翔;全面提升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水平[N];内蒙古日报(汉);2014年
7 记者 呼跃军 特约记者 赵文龙;内蒙古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杨帆 通讯员 李杰翔;能源输出基地想做“升级版”[N];内蒙古日报(汉);2014年
9 本报驻比什凯克记者 孙长栋;垄断中亚能源输出 搅黄美欧外运计划[N];文汇报;2007年
10 张现;哈国多渠道促进能源输出[N];中国矿业报;2004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和环境绩效——基于14个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2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41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