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基于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基于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稳步和均衡发展背景下促进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对安徽省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有正向促进但是作用不够显著,并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转移人口综合素质等角度对推动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和城镇化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行政学院经济管理系;
【关键词】: 农村人口有效转移 城镇化 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Y030)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14D48)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SK2013B038) 安徽大学“211工程”学术创新团队项目
【分类号】:F299.27;F427;F327;F323.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标志,同时对于推动城乡均衡发展、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呈现出稳步推进和快速发展的趋势,城镇化率由1978年仅为17.9%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鸿志;;拉美城镇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贸经济;2007年12期
2 徐维祥;唐根年;陈秀君;;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6期
3 成德宁;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比较与启示[J];经济评论;2002年01期
4 仇晓洁;温振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关系的研究——基于中国23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09年08期
5 肖万春;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聚集效应[J];经济学家;2003年02期
6 韩纪江,孔祥智;城镇化进程对农村经济的负面效应浅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07期
7 宋戈;吴次芳;王杨;;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1期
8 刘奇中;;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2期
9 周建群;;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02期
10 陈江龙;高金龙;卫云龙;;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的内涵与机制——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惯性与变迁:北洋政府时期的公司股息制度[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2 郭丽娜;陈月娥;;土地复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3 郭凯峰;陈琳;;宿迁市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4 王海岭;咸春龙;;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5 路燕;路晓明;;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6 曾亿武;丘银;;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7 牛雪峰;杨兴礼;;推进耕地保护市场化与排污许可证交易理论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1期
8 李彦西;;科学发展观推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廖洪泉;;黔中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重大机遇[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戴樝;;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北方经济;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晋宏;;科学认识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隐性成本[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李晋宏;;科学认识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隐性成本[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郭凯峰;曹婧;李霁;;西部地区未来人口与城镇化发展影响趋势及对策——以云南省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勤;;产业化发展与贵州城镇化可持续发展[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钟菲;;重庆市经济重点发展区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对策[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鄢丽娜;陈松林;;泉州市城市发展进程中耕地转用效率分析[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凤;;论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肖艳芬;雷海章;;关于湖北省农村城镇化的思考[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10 李智国;邓航;;西南边疆山区耕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的计量和协调性分析——以云南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彦西;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江梅;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刘国凤;中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务伟;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争波;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钟雪莲;欠发达主销区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与长效机制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晗;湖南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毛舒乐;城镇化对安徽省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志建;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梯度”现象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8 林中威;世界体系论视域下的发展中国家合作关系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9 宋莉莉;FDI视角下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孙刚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政策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冉启秀;周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2期
3 段禄峰;张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4 王慧;开发区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内在肌理及空间效应[J];城市规划;2003年03期
5 王贝;;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1年09期
6 何平均;;国外“三化”同步发展的道路设计、典型经验及借鉴——以美、日、韩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2期
7 卞燕;;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关键因素及相关指标探析[J];东疆学刊;2007年02期
8 张晓平,刘卫东;开发区与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科学;2003年02期
9 谭永忠,吴次芳,牟永铭;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耕地非农化过程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10 姜会明;王振华;;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凌;[N];光明日报;2006年
2 严启发;[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本农业现代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3期
2 潘根宝;德法两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农机化;2000年01期
3 任金玉;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J];中国农机化;2000年03期
4 谷文晓;遵循客观规律 推进农业现代化[J];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5 姚监复;要实事求是地有选择地逐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年02期
6 白人朴;关于衡量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标探讨[J];中国农机化;2001年02期
7 刘坚;认清形势 迎接挑战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03期
8 傅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涵义与标准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12期
9 陈孟平;制度创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J];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杨万江;对我国农业转变的思考[J];调研世界;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华;;夯实农业基础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A];2011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解析[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任连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江文胜;;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方向和重点[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C];2010年
5 王水泉;;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C];2010年
6 张洪松;陈勇;;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7 陈新田;;论湖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苑鹏飞;;浅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9 杨重光;;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引挈[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李保全;田建民;蔡世忠;苏磊;;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路径探讨[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业发展银行浙江台州市分行 赫鸣放;对农发行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思考[N];今日信息报;2007年
2 回良玉;在中华农业英才奖表彰会上的讲话[N];农民日报;2008年
3 市委讲师团;为什么要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N];德州日报;2008年
4 王忠海;产业化经营:农业理念的全面创新[N];农民日报;2001年
5 李文学;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N];农民日报;2001年
6 记者 宁启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N];农民日报;2003年
7 张粼粼;农业现代化正逢其时[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记者 欣闻;“鱼米之乡”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N];徐州日报;2011年
9 林广瑞;农业经济网络化发展刍议[N];光明日报;2000年
10 记者 杨伟鸣 特约记者 宋宏伟 通讯员 李顺清;我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试点工作[N];湖北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宁新田;我国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彭艺;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机理模式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白跃世;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4 陈枫;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5 杨敬宇;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喜;农业现代化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霍志和;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3 雷婷;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对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苏菲;中外农业现代化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闫德文;日本农业现代化与环境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马军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现的路径及对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7 周圆;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与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凌平;一三一团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9 连馨;推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创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东旭;城镇化与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基于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3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41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