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响应的研究进展及文献述评
本文关键词:电力需求响应的研究进展及文献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力需求响应是现代电力市场条件下,缓解电力供需矛盾、降低高峰负荷、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工具。通过回顾已有文献,认为:一方面,目前发达国家关于电力需求响应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深入开展,而中国基本上没有开展具有一定政策意义的分析研究,亟需加快推进中国电力市场进程,以创造必要的市场环境和制度条件;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快开展适当规模、多种类型的需求响应实验试点,在项目设计、策略选择、技术条件、评估工具和方法等方面积累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中,从评估需求响应项目收益和分析其影响因素的角度,应按针对用户采取的激励方式,将需求响应分为激励型、价格型、信息反馈型三类;在收益分析中,应将减轻市场力理解为取得需求响应收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政策制定中,应当充分考虑用户的便利度与舒适度,注意负荷控制的反弹效应和信息反馈的衰减效应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重视需求响应对于降低线损、促进减排等方面的效果。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需求响应 高峰负荷 节能减排 成本收益评估
【基金】: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科技促进上海创建低碳城市的路径及策略研究”(09692103200)
【分类号】:F426.61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在重工业加速发展的拉动下,中国电力消费增速高达11.9%①。与此同时,高峰期电力供给不足问题也日益突出。局部时段电力供应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负荷需求,拉闸限电情况不断发生,电荒问题凸显②[1]。在电力供需矛盾加剧背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宝华,王冬容,曾鸣;从需求侧管理到需求侧响应[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年05期
2 李扬,王治华,卢毅,李军红,张长沪;峰谷分时电价的实施及大工业用户的响应[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8期
3 丁宁,吴军基,邹云;基于DSM的峰谷时段划分及分时电价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23期
4 赵豫,于尔铿;电力零售市场研究(六)分散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5期
5 丁伟,袁家海,胡兆光;基于用户价格响应和满意度的峰谷分时电价决策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0期
6 张钦;王锡凡;王建学;冯长有;刘林;;电力市场下需求响应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3期
7 刘严,谭忠富,乞建勋;峰谷分时电价设计的优化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娜;何德明;李国庆;;电力需求响应的决策因素与分类模型[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王庆利;王丹;井元伟;张嗣瀛;;激励Stackelberg策略下的电价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胡福年;汤玉东;邹云;;需求侧实行峰谷分时电价策略的影响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4期
4 谭忠富;谢品杰;王绵斌;张蓉;乞建勋;;提高电能使用效率的可中断电价与峰谷分时电价的联合优化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5 胡福年;汤玉东;邹云;;峰谷分时电价理论建模与应用研究[J];电气应用;2007年04期
6 孙薇;李珊;;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分时电价研究[J];电气应用;2008年06期
7 唐志伟;陈奇志;;基于智能电表的电力用户服务系统设计[J];电力学报;2011年06期
8 吉敏;吕魁;;规制政策对配电公司零售电价的影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6期
9 雷霞;刘俊勇;;四川省丰枯季节和峰谷分时电价的状况分析[J];电力技术经济;2006年03期
10 曾鸣;田廓;;智能用电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正风;;电网公司实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效益和功能分析[A];第四届安徽科技论坛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良友;杨素萍;尹佳音;张艳馥;曾鸣;;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峰谷分时电价问题研究[A];200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李伟;尹国强;杨照芬;王倩;;保定市电力需求侧管理问题研究[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鹤;唐健;秦湘灵;邹建平;;基于电力CRM的大客户经理制的实践研究[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庆杞;祝红超;杨东升;翁晓宇;;基于多目标模糊决策的峰谷分时电价决策模型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张钦;王锡凡;周鑫;袁晶;王建学;;双边分段竞价电力市场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7 何艺;王健;郑兆典;;基于边际网损系数的可中断负荷管理模型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文川;基于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下的省级电网公司经营风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曾敏;益阳农村电力改革和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郭靖琪;兰州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岑维健;县级供电企业需求侧管理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滕树园;电力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信息监理制度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凡玉;中国电力产业的政府规制现状与优化策略[D];云南大学;2010年
7 寇凌峰;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吴军友;基于最优反应动态机制的发电商竞价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安然然;南网RTDS仿真模型EMS数据在线化实现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李咏凯;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规划[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玉东,王明飞,吴军基,邹云;基于DSM的分时电价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年03期
2 曾鸣;鼓励电力公司实施DSM的若干政策建议[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年03期
3 王治华,唐为民,李扬,李军红,张长沪;峰谷分时电价——一种现行有效的DSM措施[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年05期
4 吴秋伟,汪蕾,邹云;基于DSM和MCP的分时电价的确定与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年01期
5 易文,刘志祥;大工业用户运用峰谷电价参与电网削峰填谷的实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年06期
6 胡兆光;需求侧管理在中国的应用与实施[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1期
7 李扬,王治华,卢毅,李军红,张长沪;峰谷分时电价的实施及大工业用户的响应[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8期
8 丁宁,吴军基,邹云;基于DSM的峰谷时段划分及分时电价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23期
9 方勇,张少华,李渝曾;一种激励相容的电力市场可中断负荷管理合同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4期
10 秦祯芳,岳顺民,余贻鑫,陈文斌,王绍绵,卜祥志;零售端电力市场中的电量电价弹性矩阵[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柱;贾正源;;电力工业发展环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9年01期
2 焦凯;;站在十字路口的阶梯电价——基于经济学视角的评论和建议[J];时代金融;2011年12期
3 关传宝;刘文涛;;大容量变压器轻载负荷下的节能思考[J];科技资讯;2009年06期
4 伊丽莎;;浅谈如何加强电力调度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6期
5 胡兆光;;需求侧管理理论体系初探[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年03期
6 陈子教;于文益;;广东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分析与潜力研究[J];广东科技;2009年12期
7 杨卫红;单葆国;郭利杰;;关停小火电机组对“十一五”规划电网的影响分析[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4期
8 李雪丽;方淑芬;;节能减排与我国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J];硅谷;2009年09期
9 朱能闯;;钢铁企业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技术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郭力强;冯淼;;通过清洁生产促进燃煤电厂的节能减排[J];山西电力;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文林;孙翔;蒋跃军;;基于挖掘220kV变压器负载能力的节能减排策略[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3)[C];2008年
2 潘永岳;罗松;;中小火电机组的生存问题探讨[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茅建波;王磊;陈勤根;;燃烧优化闭环控制系统在燃煤电厂的应用[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3)[C];2008年
4 潘志强;;嘉兴发电厂节能减排之路[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3)[C];2008年
5 李照阳;;电工仪器仪表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毛雪雁;;电网规划与运行中节能减排的措施与问题初探[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3)[C];2008年
7 王汝武;;提高热电厂效率的几项措施[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毅;李红艳;;新形势下抽水蓄能电站的综合效益[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8)[C];2008年
9 张振有;刘殿海;;我国抽水蓄能作用及发展展望[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10 吴朗;戚明浩;;淮北电厂5号炉预热器换型改造后的节能减排效果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琴;电力 电价与需求成关键[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记者 卞建国 通讯员 程权 于建国;雷沃动力提前一月送电[N];天津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陈伟;电力需求快速增长 电煤供应面临压力[N];经济参考报;2008年
4 陈浩;印度电力需求加大 中国商家挺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本版编辑邋本报记者 杨明 赵栋 段贵恒;供需总体平衡 电力需求仍将较快增长[N];中国工业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阳丹;胡兆光:全年电力需求增速将至4%[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西南电力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吴安平;对我国未来电力需求的理性预测[N];中国电力报;2010年
8 中国电力科学院院士 郭剑波;大电网未来呈现四大形态[N];国家电网报;2011年
9 焦军利;张和要求河北公司全力满足电力需求[N];国家电网报;2007年
10 高亢;电力供应连续10次刷新记录[N];河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娜;电力需求响应参与系统运行调控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刘广迎;基于基德兰德经济周期理论的电力需求波动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3 谷志红;促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绿色电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4 刘歆;供电企业的电力需求非线性预测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李春祥;基于知识发现的电力需求复合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6 葛亮;节能发电市场交易调度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9年
7 郑忠智;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与电力需求预测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张磊;中国煤电产业链的周期波动传递及电煤价格扭曲[D];复旦大学;2012年
9 刘继东;电力需求侧响应的效益评估与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10 仇伟杰;中国电力经济运行规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波;电力产业市场化中政府监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金雪;山东省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D];济南大学;2009年
3 林峰;中国电源结构优化的规制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廖文炜;基于多种预测技术的“十一五”电力需求预测及其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沈红燕;湖南省电力需求分析与预测[D];中南大学;2009年
6 乐小江;考虑直接负荷控制的机组组合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弘凌;赤峰地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樊胜;未来五年贵州电力市场供求关系分析与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9 李孟超;商丘电力市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蒋浩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地区电力需求预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电力需求响应的研究进展及文献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1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43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