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基于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产业竞争力分析——以中国制造业为例

发布时间:2017-06-25 17:19

  本文关键词:基于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产业竞争力分析——以中国制造业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论文基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与标准竞争等文献研究,发现由于创新主体分散、联盟创新动力不足和缺少研发经验积累与资源共享,导致中国制造产业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不足,致使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品牌企业利润微薄。论文提出要加快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明确核心技术突破方向与关键零部件创新目标,借助合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协同整合各种创新主体,建立广泛国际与国内技术联盟,加快研发资源共享与海外研发中心建设,跟踪国际前瞻性研究,集中资源构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体系,培育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最终实现产业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突破。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核心技术 关键零部件 共性技术 标准竞争 产业竞争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品功能拓展的企业升级研究——基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分析”(71172159) 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文科)和新兴、交叉学科资助计划项目“跨产业升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3wkjc04) 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国内合资联盟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基于竞合互动视角”(GD11CYJ08) 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基于关键技术突破的中外企业技术联盟研究:广东汽车与家电产业典型联盟案例”(2012B070300049)
【分类号】:F426.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从产值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过美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9.8%,跃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制造”的产品虽多,但“中国创造”的产品却少之又少。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缺失使中国企业只能处在组装、加工等价值链低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秦远建;王娟;;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7年10期

2 王江;从"DVD专利事件"看企业核心技术的重要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洪勇;苏敬勤;;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4 赵晓明,胡德金;研发关键零部件是推动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的关键[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01期

5 邓晓岚,陈功玉;企业的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1期

6 全裕吉,陈益云;从非核心技术创新到核心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创新的一种战略[J];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03期

7 温家宝;;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1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亚四;;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创新“6+1”模式探索[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9期

2 徐从才;盛朝迅;;大型零售商主导产业链: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新方向[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3 韩江波;蔡兵;;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促机理——兼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定位和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9期

4 宋艳;银路;;企业基于新兴技术的自主创新模式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S1期

5 韩江波;蔡兵;;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互促视角下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02期

6 郑后建;论自主知识产权与我国外经贸发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姚玉鹏;;地质学基础研究队伍现状——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格局的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8 韩江波;;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促机理——兼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定位和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9 韩江波;;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技术链与核心产业链之间的互促[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蒙丹;;探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两大制约因素[J];发展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江;;体制壁垒和法治本土化的制度演进[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常静;;重视“需求面”创新政策,完善新时期创新政策体系[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炜;;自主创新文献综述[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4 张子仪;;我国动物营养研究的内涵性革新与外延性拓展[A];动物营养研究进展(2012年版)[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春;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赵鹏飞;中国汽车产业技术供应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龙跃;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博弈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卢晓彤;中国低碳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姚志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陈恒;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8 全裕吉;中小企业网络组织及其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赵明剑;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周琛影;比较优势利润原则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潇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全伟;后发企业技术链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沛;基于企业DNA的企业寿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4 谭华令;面向产业链协同的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宜斌;新兴产业发展中产业和贸易政策的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赵福涛;新国际分工模式下我国IT产业集群及其内部垂直分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思永;汽车产业技术链中知识权力演化与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谭仪文;Z公司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胡佳;辽宁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许蕾;产业技术链中技术创新主体协同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明华,李国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祁军,何维达;对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劣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5期

3 魏江;组织技术存量激活过程和机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4 李龙一;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孙顺庚;万君康;;试论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相关性[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1年06期

6 何圣东;非正式交流与企业集群创新能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6期

7 林淼,苏竣,张雅娴,陈玲;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理论分析与政策含义[J];科学学研究;2001年04期

8 温珂,林则夫;基于技术跨越理论探讨我国数字视频产业的发展[J];科学学研究;2004年04期

9 谢伟,吴贵生;技术学习的功能和来源[J];科研管理;2000年01期

10 刘旭明,王毅,吴贵生;我国产业技术战略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红;福建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应对思路[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12期

2 林云华,张德进;我国造纸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与发展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4期

3 张志宇;中国软件产业竞争力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于琳琳;周敏;;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分析[J];中国矿业;2006年12期

5 于凯生;;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兰海颖;唐承丽;汤放华;;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以湖南省制造业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1期

7 张丽敏;;积极推进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发展[J];理论界;2007年08期

8 杨荣华;张小兵;戴传刚;;浅析中国软件产业的竞争力[J];科技广场;2007年06期

9 曹明;范中启;;我国煤炭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10期

10 蔡秦怡;;中国汽车业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J];华商;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2 陈涛;魏世灼;;福建省制造业竞争力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清泰;;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4 徐润芳;吴艳霞;刘祖丽;;我国电力电子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A];建设小康与高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第35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5 黄延政;;打造强势品牌 提高夷陵茶产业竞争力[A];湖北茶产业发展纵论[C];2008年

6 李继泉;;纳米科技与纺织产业升级[A];第二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郭燕;;用新生产要素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郑如钦;;广东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探讨[A];2005广东茶产业发展论坛汇编[C];2005年

9 ;第三篇 煤炭经济管理理论研究[A];首届全国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报告(2009)[C];2009年

10 平瑛;;强化行业管理 提升渔船渔具产业国际竞争力[A];2005中国渔船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让政策真正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服务[N];中国汽车报;2005年

2 北京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赵弘;以总部经济模式提升我国能源环保产业竞争力[N];中国企业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兴鑫;冶金建材:一个传统产业的千亿蓝图[N];乐山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冰馨;电子信息业借振兴规划蓄势待发[N];中国企业报;2009年

5 罗佐县;努力提升上游产业竞争力[N];中国石化报;2008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罗佐县;创新:石油产业竞争力的“承载者”[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记者 徐蓉 孙敏坚 通讯员 林灿明;周强会见孟祥凯、隆洁[N];湖南日报;2010年

8 刘国卿;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的思考[N];中国工业报;2006年

9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 喻新安 河南财经学院副院长、管理学教授 郭爱民 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 高树印 河南省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 郜永军;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成功组建的经验与启示[N];河南日报;2009年

10 赵武壮;市场大趋势是持续震荡[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炳胜;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郭长义;辽宁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王连芬;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陶良虎;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吕裔良;基于成长期的中国乳制品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6 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何国辉;中国省级区域造纸产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吕新军;国际外包及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伟;转型期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及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于焱;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双发;工资水平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宗艳;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朝红;提高河间市汽车配件产业竞争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4 魏博通;湖北制造业主要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继;中国风电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及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6 顾春卫;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纺织产业竞争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7 周凯;基于竞争力视角的中国木材产业集聚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杨晓君;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刘敬敏;常州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王刻铭;我国茶饮料产业竞争力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产业竞争力分析——以中国制造业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2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482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2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