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乘用车消费市场空间格局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省域乘用车消费市场空间格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2012年全国各省区乘用车上牌登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省区乘用车消费市场集中度指数以及不同乘用车制造商在各省区的区位商指数,并利用GIS软件制作空间地图,分析各省区的乘用车消费市场集聚状况和各制造商市场占有率的省区差异。研究表明各省乘用车市场集中度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分异特征。区位商的计算结果表明:①同一品牌不同制造商间的市场空间呈互补特征;②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空间差异显著;③合资品牌乘用车一级市场表现出更明显的总部效应。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商学院;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乘用车 消费市场 集聚 空间格局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43)
【分类号】:F426.471
【正文快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汽车这一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汽车行业的开放性逐渐增强,各知名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大了产销力度,中国汽车消费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中国汽车销量已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安生 ,冯夏勇;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4年12期
2 何婷婷;;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状况评述[J];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06期
3 王俊松;贺灿飞;;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中国汽车企业效率[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4 李少星;顾朝林;;长江三角洲产业链地域分工的实证研究——以汽车制造产业为例[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5 刘作丽;贺灿飞;;集聚经济、制度约束与汽车产业跨国公司在华功能区位[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6 薛凤旋,刘卫东;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后的重整与国际化[J];地理研究;1997年03期
7 边杨;赵冬昶;;未来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重点区域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3年03期
8 刘小平;王莹;朱盛镭;;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J];上海汽车;2007年01期
9 白景锋;周旗;王海洋;;基于GIS的我国汽车产业空间布局与市场耦合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1年03期
10 肖远飞;;我国汽车业竞争格局特征及金融危机后的战略选择[J];未来与发展;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莹;;基于集群理论的我国汽车产业绩效水平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虞虎;陆林;朱冬芳;;近10年中国汽车工业空间分布格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王福君;安甜甜;;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对策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何婷婷;;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状况评述[J];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06期
5 冯梅;张贵华;;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6年01期
6 王俊松;贺灿飞;;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中国汽车企业效率[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7 李伟伟;杨永春;赵四东;;中国外资利用效率测评及其时空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8 刘卫东,薛凤旋;论汽车工业空间组织之变化——生产方式转变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9 马延吉;区域产业集聚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10 刘涛;曹广忠;江艺东;郜晓雯;;区域产业布局模式识别:指标体系与实证检验[J];地理科学;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冠军;何建国;王海兵;;“成本企画”模式的成功、挑战与改进对策——基于丰田汽车的案例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伟伟;杨永春;钟源;赵四东;;中国省会城市外资利用效率测评及其时空变化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伟;汽车产业集群的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颜炳祥;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理论及实证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王珊珊;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综合优势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4 尹铁岩;长春汽车生产企业集群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苏红键;空间分工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杨锐;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马明;我国汽车产业的产业关联及效率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闲月;集群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9 刘建国;中国经济效率的影响机理、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10 郝俊卿;关中城市群产业集聚特征、机理及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丽杰;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毛欣欣;新疆矿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马广涛;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陆煊;上海轿车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英;我国汽车产业重组和整合的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邢韬;“荣威”A级车竞争战略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陈贝蓓;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对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8 寇爽;沈阳汽车产业集群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刘从军;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在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建设中的职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胡明平;关于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鉎,朱金兆,朱清科;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王宏雁,杜宇;中国家用轿车的基本型[J];北京汽车;1997年02期
3 张旭明 ,李辉;中国汽车工业战略联盟竞争模式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3年11期
4 张房有;产业集群与广州汽车工业[J];汽车工业研究;2004年01期
5 钱平凡;产业集群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J];汽车工业研究;2004年05期
6 张旭明 ,李辉;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集群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4年06期
7 胡安生 ,冯夏勇;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4年12期
8 张国方;徐剑力;;私家车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08期
9 白让让;双重寡头垄断下的"多角联盟"策略分析——以中国轿车产业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10 贺灿飞,潘峰华;外部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制造业企业效率[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康;;汶川地震灾害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J];城市车辆;2008年06期
2 司康;;汶川地震灾害对汽车产业的影响[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8年07期
3 霍庆泽;;图解车市[J];世界汽车;2009年08期
4 ;综合信息[J];城市车辆;2002年03期
5 于丽萍;;乘用车外表的维护方法[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4年02期
6 ;2005年全国汽车产销突破570万辆[J];中国机电工业;2006年02期
7 ;2006年首月车市高调开局[J];汽车与配件;2006年07期
8 李孟良;张建伟;张富兴;赵春明;;中国城市乘用车实际行驶工况的研究[J];汽车工程;2006年06期
9 ;2007年一季度全国乘用车企业及车型销量分析[J];汽车与配件;2007年18期
10 张正智;;中国柴油乘用车发展前景展望[J];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普春杰;;乘用车内饰设计研究[A];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梅英;陈铭年;徐建全;林少玲;;当代五类乘用车统计数据比较分析——全球名车统计分析之七[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2007年中国车市大盘点[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4 ;《乘用车运输服务规范》获批准将实施[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5 ;2006年上半年全国主要乘用车分品牌产销量[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6 陈铭年;林梅英;徐建全;林少玲;;当代名车技术数据统计方法——全球名车统计分析之一[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正智;;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分析及2007年展望[A];“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建设”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纪远;刘明亮;庄大方;张增祥;;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陈铭年;林少玲;徐建全;;2004年名车技术数据统计方法——2004全球名车统计分析之一[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徐安;乔向明;;乘用车未燃碳氢化合物排放规律解析[A];山东汽车工程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桑慧;2007年乘用车总销量近600万辆[N];民营经济报;2008年
2 记者 陆列嘉;我省消费市场保持良好增长态势[N];安徽日报;2008年
3 冬妹;宜春日报:主打活动“催热”消费市场[N];中华新闻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葛瀚君;冬天里的一把火[N];中国服饰报;2009年
5 特约撰稿 华强森;电动车健康长跑鸣枪 消费市场疑云待解[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本报记者宝玉 通讯员陈新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哈密消费市场[N];哈密日报(汉);2010年
7 ;初级消费市场 速溶咖啡潜力大[N];消费日报;2010年
8 邵元振;1-11月份消费市场持续繁荣[N];济南日报;2010年
9 黄宝仪 程裕翔/DigiTimes 专稿;并购IBM后 联想首推台式机产品E50[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艺;平凉:节前消费市场提前启动[N];平凉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华;交叉型乘用车行人碰撞安全的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海东;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祖宏;西藏人口分布变动与其城镇空间格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馨月;基于收入变迁的城镇居民乘用车需求演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吕阳;中国乘用车企业价格、产品及产能策略行为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刘欢;城市交通信息与机动车排放二级映射耦合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7 方旭红;集聚·分化·整合: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许之所;中国高等教育消费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宿晨鹏;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李圣法;东海大陆架鱼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虎陈霞;绿洲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付桦;长江三角洲会展业空间格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延;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晓波;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种群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吴永生;江苏省城乡统筹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姚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7 杨晓华;深圳仙湖数字植物园空间格局分析与制图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8 肖雄;跨国并购的产业模式和空间格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谷加存;采伐干扰对次生林土壤水分、温度和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康艳;秦岭山地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及生态保育策略[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省域乘用车消费市场空间格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6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49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