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工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灰色预测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

发布时间:2017-06-29 14:18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灰色预测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STIRPAT模型,将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确定为人口规模、人均工业产值和工业技术水平。以1997年至2010年中国工业碳排放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了工业碳排放、人口规模、人均工业产值和工业技术水平2011-2020年的未来值,为控制未来工业碳排放量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从灰色预测的增速和总量综合来看,人均工业产值对工业碳排放影响最大。同时GM(1,1)对工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预测精度较高。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STIRPAT模型 工业碳排放 GM( ) 灰色预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对气候变化的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理论与政策研究”(7117314)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源型经济转型期山西省工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动态关系研究”(2014235)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资源型经济转型期山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多元投入机制研究”(2014041015-3)
【分类号】:F424;X196
【正文快照】: 2011年3月国家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5年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17%左右[1],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将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2 马涛;东艳;苏庆义;高凌云;;工业增长与低碳双重约束下的产业发展及减排路径[J];世界经济;2011年08期

3 赵爱文;李东;;中国碳排放灰色预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年04期

4 郑丽琳;朱启贵;;中国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性研究[J];统计研究;2012年05期

5 王正新;党耀国;刘思峰;;基于离散指数函数优化的GM(1,1)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6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7 蒋金荷;;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4期

8 刘广为;赵涛;米国芳;;中国碳排放强度预测与煤炭能源比重检验分析[J];资源科学;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顾凯平;;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吴未;路平山;;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4 王敬敏;朱益平;;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5 董智;王世进;;江苏省碳排放量特征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6 刘颖;任燕燕;;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曹俊文;刘官站;;中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6期

8 王素凤;;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9 王永明;;经济增长、环境因素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可嘉;梅赞超;;基于STIRPAT模型的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侃;田鑫鑫;林园;尹邦坤;;直接离散GM(1,1)模型及其应用[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温和;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孙秀梅;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姗姗;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梁磊;基于灰色支持向量机的建模方法研究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秀花;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8 杜宇;总量控制下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超;王少鹏;朱江玲;方精云;;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Ⅳ[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3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4 罗党,刘思峰,党耀国;灰色模型GM(1,1)优化[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8期

5 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6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7 向跃霖;废气排放量灰色建模新法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1995年06期

8 张辉,胡适耕;GM(1,1)模型的边值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宋德勇;卢忠宝;;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金三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趋势及政策取向[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3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谭丹;;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2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3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4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5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6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7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8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9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10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8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9 战文娟;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碳排放关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10 段康;基于重置成本法的碳排放权价值评估[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灰色预测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8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498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a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