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内生增长:工业化与农业发展关系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7-08-19 17:39

  本文关键词: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内生增长:工业化与农业发展关系再认识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化 农业发展 马尔萨斯陷阱 内生增长


【摘要】:工业化驱动的农业资源结构转变、农业组织制度变迁、农业技术类型升级以及农业人均收入与非农部门的趋同,构成农业发展的基本含义。以工业化兴起和完成分别为界,存在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和现代农业三种渐进演化的农业成长形态。由于增长动力的差异,传统农业人均收入陷入一种难以脱离生存陷阱的马尔萨斯稳态;工业化农业的人均收入不但逃离了马尔萨斯陷阱,而且实现了快速增长;与工业化农业不同,因人力资本及内生技术变量的引入,现代农业人均收入增长呈现为一条持续的、平稳上升的路径。工业化的农业物质资本深化效应,引发了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的过渡;工业化的农业人力资本深化效应,则是促成工业化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工业化 农业发展 马尔萨斯陷阱 内生增长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背景下现代农民的成长机制及政策环境研究”(14BJY0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口生产偏好转变与内生农业发展”(10JJD790034)
【分类号】:F424;F32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农业发展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1如何完成这一过渡,构成农业发展理论的中心内容。依照实现该过渡进程动力、路径的差异,可以将以经典发展理论为代表的既有农业发展理论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1)劳动力转移模型。在刘易斯(W.A.Lewis)[1]、费景汉(J.Fei)和拉尼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玉清;;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5期

2 林毅夫;有关当前农村政策的几点意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刘书明;统一城乡税制与调整分配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新论[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4 朱晶;农业公共投资、竞争力与粮食安全[J];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5 王敏;潘勇辉;;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纯收入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05期

6 郭剑雄;李志俊;;人口生产转型、要素结构升级与中国现代农业成长[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蔡f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1期

8 李琴;熊启泉;李大胜;;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8期

9 《农业投入》总课题组;农业保护:现状、依据和政策建议[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志威;;广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农业财政支出与农民收入的协整分析(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Z1期

2 ;The Changes of Fiscal Agriculture-Supporting Expenditure and Farmers' Income Based on Grey Correlation Theory[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3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连睿智;宗鑫;;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基于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邓峰;;论公司的出资形式和出资监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6 张杨洋;;合芜蚌汽车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结构升级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8 李朝林;论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杨卫军,许军;取消农业税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伍旭中;;劳动力价值理论与中国劳动收入分配公正:一个多层视角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袁铖;;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国外理论与中国实践[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赵帅斌;;略论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少安;刘明宇;;农地产权不明晰、物权保护与经济绩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斌;;辽宁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对策选择[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袁平;;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键发生节点与制度因素[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曾祥坤;范嵘;高峰;;基于资源整合的河谷盆地型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梅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柳智毅;;澳门高层次人才的开发与梯队培养[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崔霞;职业经理人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向佳玲;武汉市农民蔬菜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张侃;不同类型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钱静芳;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旦;;财政支农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J];北方经济;2006年23期

2 肖新成;财政资金支农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樊纲;地方“乱收费”的治理与地方财政民主制[J];财政研究;1999年04期

4 苏明;农业税改革研究[J];财政研究;1996年11期

5 胡德仁,刘亮;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绩效及政策选择[J];调研世界;2003年10期

6 马晓河;蓝海涛;黄汉权;;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7 贾康;孙洁;;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机制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8 ;中国农村改革与市场经济——纪念中国农村改革二十年[J];管理世界;1999年02期

9 张开华 ,孙庆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几种观点及原因透视[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45期

10 刘书明;统一城乡税制与调整分配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新论[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石安;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耀东;工业化过程中的模仿与创新[J];经济师;2000年04期

2 罗朝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产业研究[J];经济问题;2000年10期

3 河北省工业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对工业化阶段的判断及思考[J];价值工程;2000年01期

4 王关义;广东工业化水平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0年Z1期

5 陈清仙;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2期

6 胡军,向吉英;论局域工业化的跨越模式──以深圳为例[J];学术研究;2002年03期

7 刁成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大连干部学刊;2002年06期

8 金伟,杨明,曹峰军;关于哈尔滨市工业化水平的分析[J];北方经贸;2002年04期

9 陈禹;信息化和工业化双重时代[J];科学决策;2002年06期

10 李志良;工业化仍在挑战贵州“爬坡过坎”[J];理论与当代;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友;;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余华银;毛瑞丰;;安徽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3 肖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及融合方法[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淑琴;赵娜;;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路径[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5 曾国强;;对贵州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分析[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泓;;论新型工业化的定位及路径选择[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渝中;施庆华;栾玉琴;;云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模式研究[A];2004年十一省区市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德林;陈荔;宋长吉;;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探讨[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清明;欧绍华;刘善球;;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现株洲“两型”产业发展[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傅建平;;我市工业化现状及产业发展战略[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福功;深入理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N];河南日报;2001年

2 鄢来雄;工业化离我们还有多远?[N];中国信息报;2005年

3 周叔莲;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惠贞 林X;聆听工业化的足音[N];闽南日报;2013年

5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罗润东;走“新型工业化”之路[N];中国财经报;2002年

6 肖金成 黄征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管理有三个关系需要协调[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新型工业化是一种跨越[N];中国信息报;2002年

8 新疆纺织工业行业办公室 尹晓勤;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历史的选择[N];中国纺织报;2003年

9 刘平量;海南加快工业化的几个认识问题[N];海南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吴秀生;西部呼唤工业化市场化思维[N];人民政协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郑海天;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翟书斌;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杨民;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胥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冀纯堂;发展中地(市)区工业化道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董建锴;陕西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宋帕婉;论老挝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郜筱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产业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资义平;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制度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汪长柳;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3 万文娟;重庆市新型工业化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胡秀玉;云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及空间态势评价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制度保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姜红;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孙同德;东部沿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维龙;云南省文山州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 ;我国区域新型工业化的定量评价及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韩琳;河南省工业化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02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702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