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钢铁工业生产消费地空间耦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7 04:36

  本文关键词:中国钢铁工业生产消费地空间耦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耦合分析 钢铁产业布局 空间聚集性


【摘要】: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分析了目前我国各省份的钢铁工业空间布局现状,利用ArcGIS的热点分析工具对钢铁工业空间布局与消费市场地的耦合状况进行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空间集聚性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钢材产地主要集中于华东和华北地区,钢材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从生产消费地空间耦合程度上看,吉林和内蒙古的钢材生产和消费市场的空间耦合度最高,辽宁、河北和山东的耦合度最低。最后,分析了钢铁工业空间集聚性下降的原因,并根据钢材生产消费耦合程度提出各省份钢铁工业企业布局优化的对策。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关键词】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耦合分析 钢铁产业布局 空间聚集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79)
【分类号】:F426.3
【正文快照】: 0引言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成就,但是仍存在产能过剩严重、区域间产销失衡和产业集中度下降等问题。目前,我国已进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阶段,钢铁工业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物流成本进行生产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已是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钢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对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冶金管理;1990年05期

2 ;我国钢铁工业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J];烧结球团;1991年01期

3 刘钟声;钢铁工业——“利税大户”面面观[J];冶金管理;1993年07期

4 戚元靖;九十年代钢铁工业再上新台阶的基本任务和思路[J];冶金经济与管理;1993年01期

5 陈振宇;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低成本自动化[J];冶金自动化;1993年04期

6 ;从世界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年04期

7 罗小玲;日本韩国钢铁工业巡视[J];南方钢铁;1994年03期

8 ;钢铁工业节能技术政策大纲[J];能源研究与信息;1994年02期

9 孙国龙;钢铁工业不是“夕阳工业”[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以崭新姿态迎接钢铁工业新时代─—访国家冶金工业局局长蒲海清[J];冶金管理;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兴昌;;钢铁工业自动化的现状和技术发展[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2 鲁志强;;中国钢铁工业的新世纪[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3 程小矛;李春风;朱大海;朱家才;;“十五”钢铁工业外部条件分析[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文权;;低碳炼铁和低碳经济[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09年

5 王维兴;张岩;;2010年首季重点钢铁企业能耗评述[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6 刘文权;闫东然;;低碳炼铁和低碳经济[A];第5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寿荣;;21世纪的钢铁工业[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8 程小矛;;客观分析“十二五”钢铁行(企)业的节能潜力[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9 徐匡迪;;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钢铁工业[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1)[C];2003年

10 解殿春;;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许峰;“利好”面前,更须加快转型[N];河北日报;2008年

2 吴溪淳;按照温总理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我国钢铁工业的调整[N];中国冶金报;2009年

3 通讯员 王维刚 记者 许卫兵;河北钢铁集团牵手7家民营钢企[N];河北日报;2011年

4 实习记者 孙宁 记者 陈晓莉;钢协与印度和东盟举行钢铁双边交流[N];中国冶金报;2011年

5 通讯员 王维刚 记者 许卫兵;河北钢铁集团三年完成科研投入40亿[N];河北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亚;上海斯迪尔:钢铁电子商务的开拓者[N];现代物流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胜颜 实习生 陈凡;传统能耗大户节能减排成就斐然[N];经济日报;2009年

8 记者 郑惠华 李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建常考察我省南部钢铁企业[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徐明宇 通讯员 张小平;钢铁辉煌 撑起“脊梁”[N];中国冶金报;2009年

10 ;亚洲钢铁工业稳步复苏[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会忠;钢铁工业能源消费与产出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海涛;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D];苏州大学;2010年

3 江飞涛;中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张运华;钢铁工业综合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姚华;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全局能量优化与(火用)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6 张永生;基于节约型减量化的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理论及实践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7 刘阳;面向钢铁工业的逆向物流系统的重用策略及其优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8 潘建;铁矿烧结烟气减量排放基础理论与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王艳红;面向绿色制造的钢铁制造系统辅料资源运行特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10 冯兰刚;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测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良;论技术创新与我国钢铁工业的真正腾飞[D];吉林大学;2005年

2 高建卿;我国A股市场钢铁板块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智恒;中国钢铁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4 傅建鹏;钢铁工业控制系统项目营销的竞争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李贺永;唐钢钢铁主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杨小森;唐钢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提升[D];天津大学;2005年

7 杨冬华;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8 卢逊;我国钢铁工业的增长因素分析[D];东南大学;2005年

9 徐丽花;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现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薛原;吉林省钢铁工业的区位分析及优化方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67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867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9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