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生模式判定:理论与经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生模式判定:理论与经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共生模式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Logistic模型 共生度
【摘要】:本文借鉴Logistic模型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度进行理论界定,分别讨论了水平竞争、水平协作和垂直协作三种情形下模型的均衡解。研究发现,存在水平竞争关系的产业构成的共生系统,产业平衡规模水平是由外生的资源供给和产业相互影响系数内生决定,与共生单元产业固有的成长率无关;对称互惠共生均衡调整时间短且均衡稳定,而非对称互惠共生均衡调整缓慢且不稳定。建立计量模型,估算出1992—2012年间安徽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度并对二者共生模式进行经验判定。目前安徽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正处在非对称互惠共生向对称互惠共生转变。
【作者单位】: 铜陵学院经济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所;
【关键词】: 共生模式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Logistic模型 共生度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产业共生视角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水平研究”课题(KJ2013Z328) 铜陵学院人才启动基金项目“市场结构、研发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12tlxyrc02)
【分类号】:F427;F719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发展,安徽省已经形成较完备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从2000年至2010年,安徽省工业企业数从3680个上升到16277个,总产值从1661.4亿元上升到18732亿元,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同期GDP年均8.4%的增长水平。在此期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晓鹏;;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弓志刚;李亚楠;;山西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整合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2 李鹏梅;李慧明;;复合产出、废弃物交换追加成本与市场结构——基于企业个体行为选择的废弃物资源化经济学原理探析[J];财经论丛;2012年01期
3 刘浩;原毅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行为模式检验[J];财贸研究;2010年03期
4 陈敬贵;李丽娜;;网络结构视角下天然气产业有机结点定位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5 鲍丽洁;;产业共生的特征和模式分析[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
6 高明;李勇;;黑龙江省区域产业耦合机制及实证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石磊;王震;;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2000—2010年)[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原毅军;刘浩;;中国制造业服务外包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5期
9 胡晓鹏;;联网组织的盈利模式及其设计规则[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10 张龙江;张永春;蔡金榜;;行业性工业园生态化改造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宝兵;;产业共生机制下安徽大别山区旅游业发展研究[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尹奥;贾永飞;姜向荣;徐立平;尹,
本文编号:903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90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