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发生新的变化。而目前对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①没有考虑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过高估计了城镇化的作用;②没有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呈现的不同特征;③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证方法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反映不同区域能源消费水平长期趋势的均衡方程。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并且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分区域情况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其中,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大。这意味着中部地区城镇化转型面临的能源消费压力最大。据此表明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缓解能源消费压力,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新型城镇化要考虑城市的规模效益;②要充分考虑地区发展的差异,制定差别化的政策。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能源消费 中国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批准号:08&ZD044)
【分类号】:F299.21;F426.2
【正文快照】: 1引言与文献回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进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3%,正处在城镇化中期阶段。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75%的城镇化水平,中国城镇化率还要提高近2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中国还有3亿左右农村人口将要向城市转移。城镇化率的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世界电力工业发展动向[J];国际电力;1997年01期
2 杨子晖;;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2011年06期
3 芮仁华;工业能耗中各品种的效益分析与探讨[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0年05期
4 李上鹤;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中提高能源效率的探讨[J];广西电业;2002年07期
5 董维武;美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预测[J];中国煤炭;2003年05期
6 刘曙光;;美国是这样创建节能社会的……[J];中国石油企业;2006年Z1期
7 曾波;苏晓燕;;中国产业结构成长中的能源消费特征[J];能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8 杨冠琼;;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的经验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姜鑫民;赵林;唐旭;;世界能源供应面临的挑战及几点认识[J];中国能源;2006年11期
10 张树伟;姜克隽;刘德顺;;中国交通发展的能源消费与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馨;牛叔文;赵春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张明慧;宋学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苏省能源消费需求预测分析[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第十届学术年会热电专委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迪;聂锐;;长三角能源消费的特征分析与区域节能潜力测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吴延瑞;;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否存在亚洲模式?(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厉无畏;梁朝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上海市1978—2004年数据的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7 王效华;王正宽;冯祯民;;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阶段划分[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郑博福;赵景柱;邓红兵;严岩;罗琦珊;董仁才;;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9 张文平;;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费变动的分解分析[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鹏;;1995年以来天津市能源消费及其与产业结构演进关联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福佐;破解高油价难题需要国际合作[N];解放日报;2008年
2 记者 京季;我省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增幅回落[N];青海日报;2011年
3 林威;能源消费增速放缓[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记者 于德福 郑雪蕾 薄云山 通讯员 邢云鹏;未来50年煤炭仍是能源消费主角[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耀平;能源消费应走以电为主之路[N];国家电网报;2007年
6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课题组 提供;让能耗下降目标得到具体落实[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宋时飞 刁萃;“要小效率,更要大效率”[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8 记者 贺斌;三大能源消费国需加快节能步伐[N];中国财经报;2008年
9 姜晓凌;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4%[N];上海科技报;2008年
10 记者 莫艳萍 实习生 刘媛媛 覃之锦;我区能源消费增幅与工业增加值能耗升幅回落[N];广西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涛;中国最终需求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1年
2 聂洪光;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王文超;中国省区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s,
本文编号:945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94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