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6-09-15 15:16

  本文关键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

郭庆旺 贾俊雪高 立*

  内容提要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级政府框架下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究最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中国现实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MM分析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最优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主要取决于财政收支分权水平。1995年以来中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总体上较为合理,有助于地区经济增长但影响并不显著;2002年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增长过快,与中国的财政收支分权水平不相适应,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东部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偏大,进而不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但显著性不够稳健;地方公共资本投资和财政收入政策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且这种影响强化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

关键词 多级政府框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区经济增长

一 引言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作为财政分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解决外部性、促进财政均等化以及维持有效的税收体系,而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及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Oates,1999)。因此,深入剖析政府间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就成为审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科学合理性的一个重要视角(Gramlich,1993;BirdandSmart,1996;HuberandRunkel,2003;Riou,2006)。

①1994年分税制改革奠定了中国现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1994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包

括对地方的税收返还)仅为2296亿元,2008年达到22945.6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38%,占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高达54.4%。可见科学合理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于缓解基层政府财政困难、促进地区财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郭庆旺、贾俊雪、高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00872电子信箱:guoqw@ 。本文是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优化基础理论研究”(7075000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调控作用研究”(08JZD0012)、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际经济环境与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财政货币政策研究”(200904)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8XNG00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感谢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

①中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比较复杂,与传统财政体制的改进交织在一起。一方面,要缓解财政困难地区的财力紧张状况(一般性转移支付),实现财政均等化;另一方面,又要照顾传统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税收返还),保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 200912期 ·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15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1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