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oc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本文关键词: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Hkatfwsx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 GDP 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 GDP 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从 20 世纪 80 年代实行二步“利改税”到 1997>4 年分税体制的建立,随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个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现代财政税收体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和税收征管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导致我国财政收入水平的增长不能与 GDP 增长保持某种稳定协调关系,同时,政府控制的财政支出项目随着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却在不断增加。若按照稳健的财政支出原则,在我国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例相对下滑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就不得不控制甚至削减各项财政支出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本文旨在分析转轨期间我国财政收入与 GDP 增长的一般关系,探讨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革建议。1 理论依据及模型在市场经济国家,有三类不同的税收结构:累进税收、累退税收和等比例税收。累进税收是指净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提高;累退税收是指净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下降;等比例税收以净收入与国民收入的比例不变为特征。一般说来,根据税收的效率与公平原则,不同税种适用不同的税收结构,如,财产税一般采用比例税,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累退税由于其显然的不公平性,名义上没有什么税收会采取累退税。[1]根据税收经济理论,在上述任何一种税收结构下,净税收都会随国民收入变化而变化,即,只要边际税率是正值,税收就会与国民收入正相关。而在现代西方国家的政府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政府财政收入总额的比例往往高达 90%以上。”[1]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多次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经过 1983 年和 1984年两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的改革,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也已经达到90%左右。1998 年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 931>.8%,税收收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同时,从经济理论上看,国民收入(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看作近似相等;从国民经济统计上看,GNP 与 GDP 相差很小,二者可以近似替代。因此,根据净税收收入与国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经济理论,可以推断出,在一贯实行分税体制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与 GDP 增长之间应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此外,上面的论述中提到的经济变量都指的是实际水平,即,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经济实践中,物价水平是影响经济变量关系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实证过程中,应该考虑物价水平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经典经济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进一步对相关变量的滞后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解释财政收入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较长期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了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对财政收入增长与 GDP 增长进行协整分析,试图解释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性质。2 数据来源本文原始数据包括财政收入、GDP 和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它们都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 2001》[2]和《中国统计年鉴 2001》[3]。模型采用的其它变量均通过对这些原始数据加工处理取得,如,财政收入和 GDP 的增长率以及财政收入、GDP 和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的自然对数等。3 实证研究3.1 回归模型由于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GDP 和物价水平,选取这两个解释变量对财政收入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用 TI 表示财政收入,GDP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P表示物价指数(注:本应采用消费物价指数,但因数据不全,故以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代替.就本文所讨论问题而言,二者相差不大。),采用 1979——2000 年数据可得:附图{图}由模型(1)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收入水平与 GDP 水平之间存在着极高的相关关系。如 GDP 系数为 0.1,表示国民收入每增加一亿元,财政收入可增长一千万元。另外,上述模型也表明,财政收入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反方向变化关系。为获得财政收入对 GDP 的弹性,取自然对数,再对变量进行一次回归,结果如下:附图{图}由模型(2)可知,我国经济转轨期间财政收入对 GDP 的弹性为 0.69,这与学术界普遍认为的 0.7~0.8 基本接近。这表明,GD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仅增长不到 0.7 个百分点。这一比值与美国(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税收弹性平均为 1.2 左右,90 年代后期为 1.42(注:根据文献[4]第 381 页数据和文献[5]表 B-8 数据计算得到。))和日本(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税收弹性平均为 2.2 左右(注:根据文献[4]第 81 页数据和第 369 页数据计算得到。))等市场经济较发达国家相比,显得过低。财政收入缺乏弹性是造成我国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连年下滑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支出存在着刚性,难以大幅降低其增长速度,于是财政赤字连年不断,国家财政日益步入窘境。至于为什么财政收入缺乏弹性,主要应归结为我国税制结构不尽合理,税收征管制度不够完善等一些具体原因。3.2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6,7]模型(1)和(2)中 D.W.太小,表明存在自相关。为此,分别加入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因素,结果如下:附图{图}模型(5)表明,财政收入几乎全部可用自回归因素解释。不过,该模型的不完善之处在于 1986 年和 1994 年两个数据存在异方差。这两年正好是我国财税体制进行大的变动时期:一次是 1985 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另一次是 1994 年实行分税制度改革。两个异方差的存在反映了制度改革的影响。3.3 ECM(误差修正模型)分析”[8]为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 GDP 增长以及物价水平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采用协整模型(ECM)进行分析。首先,采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 ADL(1,2,2)进行协整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附图{图}为了计算 CP 值,取置信度。Α=0.05。根据 Mackinnon 单整、协整检验临界值表,附图{图}在模型(9)中,μ[,t](-1)的 t 值(EG 值)-2.69 大于 EG 的临界值-3.01,未通过检验,从而说明误差项μ[,t]未通过单整检验。这表明,在所取样本空间内,模型(7)所建立的财政收入、GDP 和物价水平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不存在。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或许由于样本空间太小(这受到我国相关统计数据的限制),还不足以建立起长期的协整关系;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税收体制变化较大,有关政策调整频繁,因此财政收入增长与 GDP 增长之间尚未形成长期稳定关系。4 主要结论根据以上三类模型的实证分析,可以对我国经济转轨期间财政收入增长与GDP 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虽然我国财政收入随着 GDP 增长在稳步提高,但是财政收入对 GDP 的总体弹性在 0.7 左右,这一比值显得过低。此外,财政收入的增长还受到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2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