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防治财政腐败的财政监督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7 17:37
本文关键词: 财政腐败 规制用财 财政监督 反腐败 出处:《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腐败,意指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对于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或政府来说,腐败不仅会造成自身政治或行政体制的腐朽与衰败,而且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最终导致执政党的公信力或政府的合法性的衰弱,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腐败的类型可以说是多种多样,财政腐败则特指发生在公共财政领域中的各类财政权力与资金使用的异化现象,这其中不仅包括政府官员个人在财政行为上的腐败,还包括政府机构或组织为获取集体利益,而出现诸如“小金库”、乱发补贴、奖金等公共财政行为的失规现象。因此,必须加大对于政府机构、组织与官员个人的财政行为规制才能够有效防治财政腐败的发生,,而这个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要由财政监督体系来完成。完善、有效的财政监督体系可以对每一笔财政资金的事前审批、事中使用、事后监督进行科学、严格、有效的规范,本文将从完善我国现行财政监督体系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当前财政腐败现象频发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的相关可行性路径。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腐败主要划分为收入性腐败与支出性腐败两个部分。收入性的腐败主要指涉及税收收入及地方政府预算外或制度外收入的腐败行为,而支出性的腐败则主要涉及政府采购、公务消费、以及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等方面,本文则重点讨论防治各类财政腐败的重要制度安排——财政监督制度。财政腐败现象与其他腐败现象具有相同的作用机理,即权力的失规与行为的失范,如果公共财政权力与行为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或者说监督财政权力与行为的制度存在问题与漏洞,就必然会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滋生。而财政监督制度正是通过强化对于政府财政权力与行为的制约与监督,严格规范政府在财政收支行为,强化各类财政监督部门的权力与职责,使得政府任何不正当的用权用财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因此,完善的财政监督制度如同防治财政腐败的一把利剑,真正实现了从权力与行为两个方面对财政腐败现象的规制,同时也为我国整个反腐败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笔者认为,财政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当前缺乏具有完整意义上的财政监督法律。财政监督工作的法律依据主要还是停留在相关财经法律中关于财政监督的条款,致使我国财政监督主体常常处于无法可依或者令出多门的状况,严重影响财政监督的效果与效率。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财政监督主体体系仍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权责不够明确等现状。而各类财政失规行为,如政府采购腐败频发、制度外资金滥用、以及转移支付资金挪用等造成的腐败严峻形势给当前的财政监督工作提出了诸多难题,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各类财政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当前的财政监督机制建设还需通过出台财政监督专门法、大众媒体参与制度、公众参与财政预算过程等多种手段得以完善,进而弥补人大在财政监督中“单打独斗”的尴尬现状。
[Abstract]:Corruption is the non - public use of public power . For the ruling party or government of a country , corruption not only causes corruption and decay of its own political or administrative system , but also has grea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whole society .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scal corruption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 revenue - based corruption and expenditure - oriented corruption . The corruption mainly refers to the corrupt behavior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 public consumption and central special transfer payment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current financi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is still in the state of being unable to rely on or make the multi - door situation ,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effect and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12.2;D6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秀梅;王凯;;积极财政政策下的财政绩效监督[J];财政监督;2009年05期
2 许正中;刘尧;赖先进;;财政预算专业化制衡、绩效预算与防治腐败[J];财政研究;2011年03期
3 周金毅;;财政监督体制改革相关问题浅探[J];财政监督;2012年18期
4 王秀芝;;财政监督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5期
5 任建明;;“三公”经费问题及其治理[J];理论视野;2012年01期
6 郭剑鸣;;公共预算约束机制建设与中国反腐败模式的完善[J];政治学研究;2009年04期
7 高兴武;林臻桢;;“三公”消费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2年11期
8 李春伦;;浅谈如何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J];山东人大工作;2004年07期
9 谢庆奎;单继友;;公共预算的本质:政治过程[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10 刘志芳;刘学之;;财政腐败的经济学界定及其成因分析[J];学术论坛;2006年12期
本文编号:1469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46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