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储蓄国债的发展变迁与政策启示
本文关键词: 美国 储蓄国债 利率形成机制 互联网直销 普惠金融 出处:《上海金融》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国储蓄国债是该国公众为中长期目标进行储蓄的重要投资选择,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迁,已趋于成熟稳定。本文从发展变迁的角度分析美国储蓄国债相关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储蓄国债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文章在大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产品结构、利率形成、行销渠道和发售目的等四个方面较详细地研究了美国储蓄国债的发展与变迁过程,同时揭示了这些变迁背后的内在逻辑,并以此为落脚点,提出完善我国储蓄国债发展的"两步走"政策建议。
[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savings Treasury bond is an important investment choice for the public to save for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t has become mature and stab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evant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savings bo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is paper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for saving treasury bond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and sorting out a large amount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the article forms the product structure and interest rate. Four aspects, marketing channel and sale purpose, have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process of US savings treasury bonds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have revealed the inner logic behind these changes, and take this as the foothol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wo-step policy suggestions to perfect the development of saving treasury bonds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分类号】:F81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皓;关于完善保险资金国债投资的探讨[J];上海保险;2000年03期
2 张力;新国债投资价值有多大[J];价格与市场;2000年12期
3 聂学群;国债投资三不宜[J];市场观察;2000年10期
4 徐柏松,刘晓红;提高国债投资效益务必在“四性”上下功夫[J];湖北财税;2001年22期
5 李坚宝,王萍;国债投资:寂寞让你如此美丽[J];金融经济;2001年01期
6 何冰;大规模国债投资,该打几分?[J];辽宁财税;2001年03期
7 ;国债项目质量大检查展开[J];质量指南;2002年11期
8 姜伟新;进一步加强对国债投资项目的监管[J];中国监察;2002年10期
9 陈巧慧;对国债外资化的初步探析[J];会计之友;2002年11期
10 ;今年新增1500亿元国债投资方案确定[J];造纸信息;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长春市财政局基建处科研所联合课题组;;长春市国债投资效益分析[A];迎接新世纪——2000年长春市财政系统科研成果集锦[C];2000年
2 刘忠敏;兰玲;;基于计量分析的国债资金的区域配置效应研究[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丹;国债投资要搭建市场化平台[N];中国财经报;2005年
2 记者 李铁燕;我市六项目新增国债资金4490万元[N];营口日报;2008年
3 杨国民;扩大内需的一着好棋—国债投资综述之一[N];经济日报;2002年
4 ;国债困局亟待破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记者 邱永强;甘肃省争取资源环保国债项目成效显著[N];甘肃日报;2007年
6 张之代;我市争取国债项目创历史新高[N];黄山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杨晓;特别国债发行细节未定 国债承销成员顾虑难消[N];经济观察报;2007年
8 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财政部:特别国债对宏观经济属中性措施[N];南方日报;2007年
9 许志峰;1.55万亿特别国债买外汇[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梁杰;万亿元特别国债“特”在哪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慧;中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延斌;关于国债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3 曾军;中国国债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吴宇;战后日本国债的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李中义;经济增长中的国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刘忠敏;中国国债经济效应的计量分析[D];辽宁大学;2009年
7 朱玺;国债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周军民;中国国债风险与绩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彭志远;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及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宋涛;中国国债信用风险成因、评估与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德泉;论国债投资的政府积弊及其矫正[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军民;国债经济效应与宏观调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3 李虹;西部大开发中的国债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余良;国内国债成本分析及其优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路振家;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李慧;国债风险问题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7 姜时友;我国国债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8 谢京华;中国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宋清;我国现行国债管理体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刘聪;中国国债政策的经济分析[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6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53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