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的空间计量分析
本文选题:财政分权 切入点:地方政府规模 出处:《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摘要】:本文从"利维坦"假说出发,对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选取1997-2012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规模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同质政府财政竞争激励且重点在支出一端;控制空间效应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总规模具有显著地抑制效应,"利维坦"假说在中国省级层面得到验证,财政自主性拉大了地方政府规模,转移支付的"粘蝇纸效应"、软预算约束问题明显;不同类型地方政府规模对财政分权的反应差异明显,预算内和预算外规模对财政分权和财政自主性的反应完全相反。
[Abstract]:Based on the Leviathan hypothe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scale of local government.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12 are selected for spatial measurement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scale of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have strong spat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and the trend is increasing. After controlling the spatial effect,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total scale of local government. The Leviathan hypothesis has been verified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China. Fiscal autonomy increases the scale of local government, the "sticky paper effect" of transfer payment, the problem of soft budget constraint is obvious, and the response of different types of local government scale to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s obvious. The response of budget and extrabudgetary scale to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autonomy is quite the opposit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重大项目(SWU130936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WU1209442)
【分类号】:F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吴木銮;林谧;;政府规模扩张:成因及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4期
3 马士国;;征收硫税对中国二氧化硫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2期
4 张克中;王娟;崔小勇;;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碳排放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0期
5 沈坤荣;付文林;;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5年01期
6 王文剑;覃成林;;地方政府行为与财政分权增长效应的地区性差异——基于经验分析的判断、假说及检验[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7 陈硕;高琳;;央地关系:财政分权度量及作用机制再评估[J];管理世界;2012年06期
8 涂正革;;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子价格: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9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10 蔡f ;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Government's Role i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8期
2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密婷;;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4 白卫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5 陈春;冯长春;;城镇用地增长的政府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6 杨杰;叶小榕;;基于DEA视窗分析与Malmquist指数的安徽环境效率动态变化研究——以安徽17个城市2004—2009年数据为样本[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彭冰;;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10 熊凤平;;人均GDP对财政支出的影响模型及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5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6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孙柳媚;王争;;转型时期的税收竞争、地方公共服务与经济表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10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7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蔡萍;基于环境责任分配的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朱芳香;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6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潘旭;关于税源控管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李才科;乡镇政府财政状况及其对政府能力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蓉;杨建芳;;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吕秀萍;;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Malmquist指数分析——一个新的视角[J];保险研究;2009年09期
4 蔡f ,王德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一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杨君昌;新中国财政体制变革的回顾与展望[J];财经研究;1999年10期
6 汪冲;;专项转移支付漏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7年12期
7 邓可斌;丁菊红;;转型中的分权与公共品供给: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3期
8 丁从明;陈仲常;;财政分权与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基于AS-AD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9 平新乔;白洁;;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J];财贸经济;2006年02期
10 孙群力;;地区差距、财政分权与中国地方政府规模[J];财贸经济;200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源;;财政分权治理体系下的信息与监督机制分析[J];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09期
2 周中胜;;国外财政分权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3 刘刚;;财政分权理论文献综述[J];财政经济评论;2013年02期
4 李伶俐;谷小菁;王定祥;;财政分权、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12期
5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阎坤,陈昌盛;财政分权中的再分配问题[J];财贸经济;2001年08期
7 尹奥;中国财政分权的辩证分析[J];四川财政;2003年06期
8 姚洋,杨雷;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后果[J];战略与管理;2003年03期
9 王玮;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毕丽,危素玉;财政分权理论综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一平;;财政分权、腐败与治理[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2 刘志广;;财政社会学视野下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一个初步分析框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3 李丙红;;省以下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县级政府人力规模——以湖南为例[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4 阮艺华;;财政分权、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谢欣;李建军;;地方财政健康与财政分权——基于湖北省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6 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总第19期)[C];2005年
7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8 张军;;分权与增长:中国的故事[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9 朱富强;;如何健全我国的财政分权体系?——兼论土地财政的成因及其双刃效应[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军华;杨红伟;;浅论改革时期中国财政分权的政治约束——1978—1994年间省级领导的政治流动与地方政府财政表现的相关性分析[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力;公共财政应先于财政分权[N];发展导报;2002年
2 汪才信;过度财政分权代价大[N];财会信报;2005年
3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 刘尚希;我国财政分权要走自己的路[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陶然;财政分权和经济转轨[N];经济观察报;2003年
5 谷重庆;把握适度的财政分权,方能减少财富不平等分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财政金融学院 吕冰洋;中国财政分权要兼顾活力与秩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梁怡;财政分权理论模型的演进[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逄勇 作者单位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财政分权与行政集权的冲突亟待解决[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周业安;有限财政分权造就短视的地方政府[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财政分权利于经济增长[N];中国财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玮;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财政分权[D];厦门大学;2003年
2 沈伟;中印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金涛;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在茂;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小勇;经济增长视野下的中国财政分权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潘娟;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淑霞;俄罗斯财政分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文剑;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08年
10 陈刚;财政分权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冬妮;宪政视野中的我国财政分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王海洋;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邹昌志;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小勇;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5 李晨华;我国财政分权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聂伟;基于市场化条件下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宣伟;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苗翡;日本财政分权公平与效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丁艺;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9年
10 方元子;财政分权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效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3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653180.html